第一百八十八章 硝烟下的晨曦
临时设立的野战医院比想象中更加忙碌。说是医院,其实不过是几顶大型军用帐篷在相对安全的区域搭建起来的救治中心。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血腥和潮湿泥土混合的气味,与外界的辐射尘埃隔绝,却隔绝不了挥之不去的紧张与死亡阴影。发电机轰鸣着,为几盏昏黄的应急灯和必要的医疗设备提供着动力,光影摇曳下,是医护人员步履匆匆的身影和伤员压抑的呻吟。
顾锦城被安排在其中一个帐篷的角落,左臂的伤口经过了宋墨涵的紧急清创后,由随队军医进行了更彻底的手术,取出了残留的微小弹片,并再次进行了严格的去污处理。他失血不少,脸色依旧苍白,唇上缺乏血色,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在见到宋墨涵安然无恙地穿梭于各个伤员之间时,一直紧绷的下颌线条才微微松弛,眼底深处显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松懈与安心。
宋墨涵几乎一刻未停。小刘的急性辐射病需要密切监测和用药,赵刚和其他几位接触了粉尘的队员也需要定期检查体征和辐射剂量。除此之外,还有几名在交火中受伤的战士需要处理伤口,清创、缝合、包扎……她的白大褂上沾着泥点、血污和不知名的药渍,发丝被汗水黏在额角,几缕凌乱地垂下,但她的动作始终沉稳迅捷,眼神专注而柔和,像一道温暖而稳定的光,在这片混乱与伤痛中,无声地安抚着每一份不安与恐惧。
“宋医生,3号床伤员体温升高,呕吐加剧!”一名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年轻护士急匆匆地跑来报告,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惊慌。她是刚分到野战医院不久的实习护士小李,第一次面对如此严峻的场面。
宋墨涵立刻放下手中的记录板,没有丝毫犹豫地快步走向小刘的床位。她先安抚地看了小李一眼,示意她镇定,然后仔细检查了小刘的瞳孔反应、皮肤红斑状况,又快速核对了最新的血液检查报告和辐射剂量读数。数据不容乐观。
“加大静脉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追加一次止吐针,密切监测他的电解质和白细胞变化,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宋墨涵冷静地吩咐,语速平稳,条理清晰,瞬间驱散了小李的慌乱。同时,她俯下身,用温热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小刘额头上的冷汗,声音轻柔却清晰地在他耳边说,“小刘,坚持住,我们都在这里,你会没事的。想想你的女儿,她还在家等你回去呢。”
小刘虚弱地眨了眨眼,浑浊的眼神似乎因为“女儿”两个字而清亮了一瞬,嘴唇翕动,发出几乎听不见的气音:“谢……谢……宋医生……”
宋墨涵紧紧握了一下他没有插针的那只手,给予一个坚定而鼓励的微笑。这种超越纯粹医术的人文关怀,是她与许多技术精湛却略显冰冷的医生最大的不同,也是她能迅速获得伤员信任、激发他们求生欲的原因。
顾锦城靠在自己的病床上,目光始终追随着那道忙碌的身影。他看着她在不同的病床间奔波,听着她耐心解答医护人员的疑问,看着她因极度疲惫而偶尔靠在药品柜旁揉按太阳穴,却又在下一秒因伤员的呼唤而立刻振作精神。他的心脏被一种饱胀的、混合着骄傲、心疼、感激与无限爱意的情绪充斥着,几乎要满溢出来。
那个在枪林弹雨、危机四伏的防空洞里,不顾一切冲到他身边,跪在冰冷地面上为他紧急处理伤口,并掷地有声地说出“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的女人,此刻正用她的专业、勇敢和极致的温柔,守护着他的战友,践行着她生死相随的誓言。这画面,比任何情话都更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底。
“顾队,感觉怎么样?”一个沉稳而极具穿透力的男声打断了顾锦城的凝视。
帐篷门口,一位穿着笔挺作战服,肩章显示着更高军衔的中年军官走了进来。他大约四十多岁,面容刚毅,眉宇间刻着风霜的痕迹,眼神锐利如鹰,周身散发着久经沙场淬炼出的威严气息。正是此次联合行动的更高层指挥官,高震云旅长。他身后跟着一名神情精干的警卫员,在门口便止步警戒。
“旅长!”顾锦城下意识想坐直身体敬礼,这是刻在骨子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