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她乌黑的长发依旧用木簪束起,面容清丽,眼神平和:“王掌柜不必客气,守护草药,也是守护生灵。”她从药篓里拿出一包草药,递给王宁,“这是我采的野甘草,与代代花搭配,能更好地缓和凉性,你留着给乡亲们备用。”
王宁连忙道谢,接过草药:“林姑娘,不如你也留下来,给大家讲讲草药的养护之道?”林婉儿点点头,走到人群中,指着代代花种子说:“这花不仅能入药,花瓣还能泡茶,结的果子晒干后也有理气的功效。平日里多给它松松土,除除虫,它便会用繁花和果实回报你。”
钱多多也赶来了,他背着一个大布包,里面装满了上好的药锄和花苗:“王掌柜,我特意从外地运来的优质花苗和工具,分发给乡亲们,也算我为青石镇出份力!”他说着,把工具和花苗一一分给村民,脸上满是真诚的笑意——自从揭发孙玉国后,他不再只看重利益,反而越发敬佩王宁的仁心,想着多做些实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青石镇的南坡上、庭院里,处处都种上了代代花。王宁和张阳药师每日穿梭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浇水、施肥、防寒,张娜则教大家用代代花搭配陈皮、甘草泡茶,调理脾胃。王雪则成了“巡查员”,哪家的代代花出了问题,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凭着《本草图经》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忙解决难题。
冬去春来,代代花籽发芽抽枝,嫩绿的椭圆形叶片在阳光下舒展,枝上的短刺渐渐成型。到了初夏,洁白的花朵开满枝头,浓郁的香气飘满整个小镇,引来蜂蝶飞舞。村民们纷纷摘下半开的花朵,阴干后储存起来,或泡茶饮用,或送给亲友,再也不用愁买不到真药。
三年后,青石镇的代代花已经蔚然成林。每到结果时节,橙黄色的果子挂在枝头,与新开的白花相映成趣,“代代相传”的奇景成为小镇的标志。百草堂的代代花茶声名远扬,不仅镇上的人爱喝,外地的客商也纷纷前来采购,钱多多成了专门的供货商,将青石镇的代代花销往各地,却始终坚守着王宁定下的规矩——绝不掺假,保证药效。
这日,百草堂里格外热闹。一位身着长衫、气度儒雅的老者带着随从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小包代代花,神色带着几分考究。“在下是从苏州来的药商,听闻青石镇的代代花药效纯正,特意前来求证。”老者将花包放在柜台上,“我试过不少地方的代代花,总觉得理气之力不足,不知贵店的如何?”
王宁正在分拣新采的代代花,闻言抬头,见老者目光清正,便笑着取来几朵刚阴干的花:“老先生不妨试试这野生种培育的代代花,性凉而不烈,理气宽胸却不伤脾胃。”他亲手冲泡了一杯,茶汤清澈透亮,清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老者端起茶杯,浅啜一口,闭目凝神片刻,随即睁开眼,眼中满是赞叹:“好茶!清苦回甘,胸口郁结之气顿时消散,果然名不虚传。”他看向王宁,“听闻你不仅医术精湛,还将种植之法教给乡邻,这份仁心,实属难得。”
王宁摆手道:“药材本是济世之物,独善不如众善。让更多人用上真药,才是行医者的本分。”说话间,王雪端着一盘晒干的代代果走进来,果皮橙黄,表面带着自然的粗糙纹理:“老先生,这是代代花的果实,晒干后入药,理气效果更持酒,还能用来泡酒、制蜜饯呢。”
老者拿起一枚代代果,摩挲着果皮,点头称赞:“花果同株,代代相传,这药材的品性,倒与你这药铺的传承相得益彰。”他当即决定与百草堂签下长期合约,将青石镇的代代花引入苏州各大药铺。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草堂的窗棂,洒在整齐排列的药柜上,映得那些泛黄的药名标签格外清晰。张娜正带着几位村妇分拣代代花,教她们如何辨别花瓣优劣;张阳药师则在给几个年轻学徒讲解炮制技巧,指尖捏着一朵白花,细细说着阴干的火候:“这花娇贵,晒则挥发油散,潮则药效霉变,必须放在通风阴凉处,每日翻动三次,七日方能成药。”
院墙外,几个孩童围着几株代代花树追逐嬉戏,洁白的花瓣落在他们的发间、肩头,香气沾满衣角。不远处的南坡上,林婉儿正弯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