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可算找到你了!你没事真是太好了。”林婉儿快步走上前,上下打量着王雪,确认她没有受伤后,才松了一口气。
王雪将遇到老者以及采摘乌药的经过告诉了林婉儿。林婉儿听后,对老者感激不已:“多谢老人家搭救王姑娘,若不是您,后果不堪设想。”
老者微笑着摆摆手:“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你们快些回去吧,百姓们还等着你们救治呢。”
王雪和林婉儿向老者道别后,背着装满乌药的背篓,踏上了返回清平镇的路。一路上,两人心情格外轻松,虽然历经艰险,但终于找到了珍贵的乌药,想到能帮助患病的百姓解除病痛,她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她们并不知道,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清平镇悄然降临…
王雪和林婉儿历经跋涉,终于回到了清平镇。踏入百草堂的那一刻,王雪只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她迫不及待地将装满乌药的背篓放在桌上,兴奋地喊道:“哥,张阳药师,我们把乌药带回来了!”
王宁闻声从里屋匆匆走出,眼中满是惊喜与欣慰:“太好了,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一路上没少受苦吧。”他的目光落在背篓里的乌药上,仔细端详着,满意地点点头,“这些乌药品质上乘,定能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张阳药师也快步走来,拿起一株乌药,放在鼻尖轻嗅,又细细查看根茎,脸上露出赞赏之色:“不错,这正是药效极佳的台乌药,王姑娘此次可立了大功。”
王雪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多亏了一位好心的老人家帮忙,要不是他,我们还真不容易找到这么多优质乌药。”她将在山林中的经历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王宁听后,感慨道:“世间还是好人多啊。好了,当务之急是尽快炮制乌药,入药救人。”
张阳药师立刻行动起来,他熟练地将乌药进行分拣、清洗,然后按照独特的炮制方法,将乌药切片、晾晒,再用特殊的辅料进行炒制。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每一个步骤都倾注了他多年的经验和心血。
王宁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精心调配药方,将炮制好的乌药与其他草药搭配在一起。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毛笔在药方上写下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仿佛在书写着百姓的希望。
药煎好后,王雪和王宁亲自将药送到患病百姓家中。他们看着百姓们服下药,心中满是期待。
第二天清晨,好消息传来,一位患病的老者精神明显好转,腹痛症状减轻了许多,尿频的情况也有所改善。老者的家人感激涕零,拉着王宁的手说道:“王大夫,太感谢您了,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王宁微笑着安慰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您的病情好转,我们就放心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服用了含有乌药的药方,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百姓们对百草堂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就在百草堂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悄然出现。
镇上新开了一家医馆,名为回春堂。医馆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李福的大夫,他见百草堂因救治百姓声名大噪,心中满是嫉妒。
“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找到了几株乌药就这般风光。”李福坐在医馆内,脸色阴沉,对身边的伙计说道,“想办法给我找点百草堂的麻烦,不能让他们这么得意。”
于是,没过多久,镇上传出了一些谣言,有人说百草堂使用的乌药来源不明,可能掺杂了有害的草药;还有人说王宁的医术不过如此,只是运气好蒙对了药方。这些谣言如同一颗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起初,百姓们并不相信这些谣言,毕竟他们亲眼看到了百草堂的救治效果。但随着谣言越传越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动摇。
“这百草堂的药,真的能吃吗?不会有问题吧?”一位大娘在街边小声地和旁人议论着。
“我也听说了,说是乌药来路不正,万一吃坏了身子可咋办?”另一位大叔附和道。
这些言论渐渐传入了百草堂,王雪听到后,气得满脸通红:“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