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小伙子正是王大娘的儿子,他胸口的伤还没好利索,却执意要背着母亲攒下的一筐鸡蛋去驻地,说要让将军补补身子。
于是,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香醇的美酒,还有象征着吉祥和感恩的香烛。青柳村的妇女们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支起大锅,煮着热气腾腾的绿豆汤和小米饭;镇上的酒坊老板打开了封藏多年的陈酿,亲自挑着酒坛走在队伍最前面。队伍越走越长,从最初的几十人变成了数百人,沿途的百姓纷纷加入,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有鸡蛋、腊肉、布鞋,还有孩子们画的“将军打土匪”的涂鸦。他们来到陈天佑的驻地前,静静地等待着陈天佑的到来。
当陈天佑率领着官军回到驻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动不已。只见驻地前的广场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百姓,他们手中捧着香烛,眼中满是虔诚和感激。看到陈天佑的那一刻,百姓们纷纷跪地叩谢,口中高呼着 “陈将军万岁”“感谢陈将军救命之恩”。周老汉颤巍巍地膝行几步,将护心符举过头顶:“将军,这是老朽用艾草和朱砂缝的,能驱邪避灾,您一定要收下!” 王大娘的儿子则把鸡蛋筐往亲兵手里塞,红着眼眶说:“将军,您别嫌弃,这是俺们家最好的东西了。”
陈天佑见状,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走到百姓们面前,将他们一一扶起。“大家都快快请起,这是我陈天佑应该做的。”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大家,为了让大家能过上太平的日子。” 他扶起周老汉时,看到老人袖口露出的伤疤,正是土匪刀伤的痕迹,心中更添愧疚——若不是官军来得及时,不知还有多少百姓要遭此苦难。
百姓们站起身来,他们将手中的食物、美酒和香烛纷纷递给陈天佑和官军们。“陈将军,这是我们自己做的食物和美酒,您一定要尝尝。” 一位大娘满含深情地说道,“这香烛,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能为您和官军们祈福,保佑你们平安。” 陈天佑接过一碗绿豆汤,滚烫的汤水入喉,却暖得他心头发热。他看着百姓们黝黑粗糙的手,捧着的却是最珍贵的食物,心中百感交集。
陈天佑接过百姓们递来的东西,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动。他看着眼前这些朴实善良的百姓,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剩下的土匪全部剿灭,让南盘江流域永远恢复往日的安宁。他转身对亲兵吩咐:“把百姓们带来的东西登记好,按人头分给弟兄们,但切记,每样东西都要给百姓们算钱,分文不能少!” 百姓们闻言纷纷推辞,陈天佑却坚持道:“乡亲们的心意我领了,但官军有官军的规矩,绝不能拿百姓的一针一线。”
在百姓们的簇拥下,陈天佑走进了驻地。他和将士们一起,与百姓们共享这胜利的喜悦。一时间,驻地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百姓们纷纷讲述着自己这些年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周老汉拉着陈天佑的手,说起村里的学堂被土匪烧毁,孩子们只能在破庙里读书,希望将军能帮着重修学堂。陈天佑当场应允,说等剿灭残匪后,定会拨下军饷,再请工匠来修建,还要请先生来教书。百姓们听了,又是一阵欢呼。陈天佑静静地听着,他的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然而,陈天佑知道,虽然这次战斗取得了胜利,但土匪的势力还没有被完全消灭。刘腊、王宝等匪首虽然在这次战斗中逃脱,但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卷土重来。因此,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还不能掉以轻心啊。” 陈天佑在心中暗自思忖道,“必须尽快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彻底铲除这些土匪,让百姓们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就在陈天佑思考着下一步计划的时候,一个士兵匆匆跑了进来。“将军,不好了!” 士兵的脸上满是焦急之色,“据探子来报,附近山林中出现了一伙神秘的武装势力,他们的行踪十分诡异,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陈天佑听了,脸色微微一变。他知道,新的挑战已经来临。但他毫不畏惧,眼中反而燃起了熊熊的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