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大哥,这水渠挖得也太弯了吧?直接通到田里多省事!” 有人对着蜿蜒的沟堑犯嘀咕。
领头挖渠的李大叔直起腰:“你懂个啥?这是陈举人画的图,说顺着山势挖能引山泉,不光浇地还能存水。前儿个他还说,要学清平县的法子,让水流经各处田地,往后再不怕旱涝。”
“怪不得呢!昨儿我见他在崖壁上画记号,还以为要刻碑记功,原来是标水渠路线。” 旁边的青年恍然大悟。
李大叔叹口气:“陈举人说了,真正的功劳不是刻在石头上,是刻在乡亲们心里。你看这山寨废墟,他不让留一砖一瓦,说要改成果园,让咱们都能靠着山地吃饭。”
“陈举人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没有他,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刘婶刚好送水过来,闻言接过话头,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幸福的泪水,也是对陈天佑深深的感激之情。
“是啊,我们一定要好好重建家园,不辜负陈举人的一番苦心。” 李大叔坚定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决心和信念。
在百姓们的共同努力下,尚大坪和玉华山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繁荣。曾经被土匪破坏的道路,如今已被修缮一新,变得平坦宽阔;曾经被烧毁的桥梁,也在百姓们的齐心协力下重新架起,连接起了两岸的希望。曾经荒芜的山林,如今已种满了各种果树和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待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果实将挂满枝头,那将是一幅多么美丽的丰收画卷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尚大坪和玉华山的重建工作逐渐接近尾声。百姓们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他们过上了安宁、幸福的生活。曾经的恐惧和痛苦已成为过去,如今的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们深知,这份和平来之不易,是陈天佑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为他们换来的。因此,他们对陈天佑充满了感激和敬仰之情,陈天佑的名字,也深深地铭刻在了他们的心中,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而在这一片祥和之中,陈天佑的故事仍在继续。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才华,在黔北地区广为传颂,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百姓们对他的敬仰之情与日俱增,他们都期待着陈天佑能够再次展现他的非凡本领。下一章,且看陈天佑如何单掌开碑证神力,又将怎样以书生武艺震黔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