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用你说?”
严世蕃不耐烦地挥手。
“问题是去哪祭?总不能在我严府后院吧?”
书房内一时沉默。
严嵩依旧专注于笔下,仿佛对这场争执充耳不闻。
罗龙文眼珠一转,上前一步。
“阁老,属下有个想法...”
严嵩终于放下毛笔,抬眼看了他一眼。
“说。”
“属下以为,可在天坛祭孔。”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赵文华瞪大眼睛。
“天坛?那可是祭天之地!”
罗龙文不慌不忙。
“祭孔本就是汉高祖按祭天仪礼开创的。用祭天之礼祭孔,才是真正的祭祀。”
严嵩缓缓起身,走到榻前坐下,闭目沉思。
罗龙文继续道。
“皇上公开驳斥阁老献诗,明显是站在杨帆的秦法一边。如今让裕王去曲阜祭孔,不过是怕天下人说朱家不尊圣人之道。我们若抢在天坛祭孔...”
“一箭双雕!”
“正是。”
罗龙文点头。
“一来可借皇家祭天之地,抬孔子牌位,让百官和读书人自发前来,以此宣告朱家不敬圣人、已失天命;二来可借助天意,压过裕王。”
严嵩睁开眼,嘴角微微上扬。
“好,甚好。”
他看向严世蕃和罗龙文。
“此事就交由你二人张罗。要快,不必声张,让群臣和书院学子届时自行前往。”
严世蕃躬身。
“儿子明白。”
严嵩又补充道。
“多找袁炜、郭朴这些老臣出主意。
他们的话,读书人爱听。”
严世蕃直起身,独眼中带着狠厉。
“罗龙文、赵文华,你二人亲自去联系郭朴、袁炜。其他人听你们调度。此事若有闪失...”
他冷笑一声。
“咱们都得进诏狱喝茶。”
赵文华腿一软,差点跪下。
“下官...下官一定办妥!”
当夜,镇海卫。
杨帆猛然从梦中惊醒,冷汗浸透了里衣。窗外,海浪拍岸的声音隐约可闻。
他翻身下床,在房中来回踱步。一种莫名的不安缠绕心头,与当年华亭之战前夕的感觉如出一辙。
“不对...一定有什么不对...”
杨帆喃喃自语。
他推开窗户,夜风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远处海面上,几点渔火飘摇。
杨帆眉头紧锁。
嘉靖帝的性格他太了解了——过于保守,讲究后发制人。
可这次,皇上恐怕低估了严嵩,更低估了天下人对孔孟的尊崇。
“孔孟是王道,理学是圣道...”
杨帆苦笑。
“可如今谁还分得清?”
他转身披上外衣,迅速收拾行装。一刻钟后,一匹快马冲出镇海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次日午后,杭州城。
杨帆风尘仆仆地站在万松书院门前,抬头望着匾额上“万松书院”四个大字,长舒一口气。
“杨兄!”
李贽和吕坤早已等候多时,见他到来,连忙迎上。
李贽压低声音。
“出什么事了?你信中说得不清不楚...”
杨帆摇摇头。
“进去说。”
三人穿过回廊,远远便听见一阵笑声。
转过假山,眼前豁然开朗——数百名士子和百姓席地而坐,中间一位青衫文士正在讲学,不时引得众人哄笑。
吕坤感叹。
“何心隐果然名不虚传。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