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也因为用力而泛红,但他的眼睛却亮得惊人,整个人仿佛都在发光。
一下,两下,三下……水车在他的驱动下运转得越来越顺畅,汲水的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清澈的河水被源源不断地提上高坡,浸润着那片原本靠人力难以灌溉的旱地。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那片坡地的土壤颜色就明显变深了。
围观的人群安静了一瞬。
随即,嗡嗡的议论声猛地爆发出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响亮和热烈!
“妙啊!当真妙极!”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激动得胡子直抖,“竟真能将低处之水如此轻易引至高处!”
“省力!太省力了!一孩童之力,竟能驱动如此巨物,汲水之功,堪比十数壮劳力!”
“若将此物推广于天下干旱高地、丘陵之野,能增垦多少良田!能活民无数啊!”
工部尚书抚掌,看向那水车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灼热。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十五殿下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巧思仁心,实乃江山之福,万民之幸!”
赞誉之声如同潮水般涌向南烁,也涌向那还在努力踩着踏板的小少年。
南烁负手而立,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接受着臣子们的恭贺。他的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儿子们,眼神复杂的曾文栋,最后落在水车旁那个小小的、忙碌却无比专注的身影上。
“陛下,”一位大臣出列躬身,“此物神效,确系利国利民之神器!不知陛下欲将此物交由何处督办,以便尽快推广,惠及黎民?”
这话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关键。如此能收获巨大民心和政绩的差事,会花落谁家?
南烁抬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
他脸上笑容依旧,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此事,既然是裕王南承瑜一手督造试制成功,其间艰难,想必他最为清楚。后续一应推广、改良、督办工匠制作事宜,便一并交由裕王统领,工部、户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场间顿时又是一静。
许多道目光瞬间投向了站在水车旁的南承瑜。
南承瑜自己也愣住了。
他猛地抬头看向父皇,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
他以为,这等汇聚民心、彰显政绩的大事,父皇即便不直接交给太子,也必然会交由更年长、更具威望的王爷,或是直接由工部主导。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这个在户部并不得势、也无太多实务经验的皇子亲王头上!
他下意识地看向太子南承瑾。
太子依旧垂眸站着,面色平静无波,仿佛没有听到父皇的决断,又仿佛此事与他毫无干系。
只有站在他侧后方蒋文柏,眸光微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随即又归于沉寂。
睿王等人脸上飞快地掠过一丝诧异和不甘,但很快便掩饰下去,跟着其他大臣一起躬身附和。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南承瑜压下心头的巨震,快步上前,撩袍单膝跪地,声音微微发紧。
“儿臣……领旨!定不负父皇所托!”
允堂此时才停下脚步,用袖子抹了把汗,喘着气看着这一幕。
对他而言,这东西能做出来,能帮到百姓就好,至于交给太子哥哥还是五哥来办,他并不觉得有什么分别。见父亲安排好了,他便也开心起来。
南烁不再多言,摆了摆手。
“好了,东西也看过了,效用也见了,该干什么便干什么去吧。”他说着,向允堂伸出手,“允堂,过来,陪父亲回宫。”
“哎!”允堂欢快地应了一声,跑到南烁身边,很自然地将自己沾了些泥水的小手放在父亲宽大的掌心里。临走前,他还不忘扭头对南承瑜挥了挥手,扬声道。
“五哥!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来找我啊!”
南承瑜看着那父子二人相携离去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只能再次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