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废立大典上,董卓亲执权柄。
袁隗扶刘辩离御座,解玺绶奉于刘协。
何太后掩面悲泣,群臣垂噤声。
几位汉室老臣袖袍尽湿,唯闻压抑呜咽。
朝堂之上,群臣肃立之际,陈留王刘协在董卓的扶持下登临龙椅,改元永汉。
侍中李儒当即宣读诏令,历数何太后谋害董太后之罪,将其幽禁于永安宫中。
当此之时,董卓跋扈专横,逆天而行。
满朝公卿唯有尚书丁管挺身抗命,立遭董卓喝令武士推出午门斩。
丁管临刑之际厉声痛骂,神色自若,至死方休。
董卓遂自领相国之职,持节钺,统虎贲,受封郿侯。
上殿可不称臣,入朝可免趋拜,更可佩剑着履,威势无两。
为笼络人心,董卓携司徒黄琬、司空杨彪诣阙上表,请求为建宁年间遭党锢之祸的陈蕃、窦武等大臣。
年幼的献帝刘协高居龙椅,依议准奏,追复诸人爵位,擢用其子孙。
董卓又纳周毖、伍琼为心腹,更将何颙、郑泰等贤士罗致麾下。
在其授意下,韩馥、刘岱等名士纷纷出任州郡要职,连与其有隙的袁绍、王匡等人亦获太守之职。
洛阳深宫之中,被废的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唐妃困居永安宫,日渐窘迫。
这日少帝见双燕翩跹,感怀身世,遂赋诗含怨。
不料被小黄门,密报相国府。
董卓闻报抚掌大笑:"
正愁师出无名,不料彼辈自投罗网!
"
遂召女婿李儒嘱托道:"
少帝之事,便交由贤婿处置。
"
言罢目露凶光。
“岳父放心,此事交给小婿!”
李儒嘴角挂着阴冷的笑意,大步流星跨出相府门槛,亲自点了一队飞熊军精锐直奔永安宫。
熊熊烈焰吞噬宫殿时,李儒瞳孔骤缩——只见冲天火光中炸开撕心裂肺的诅咒:“董卓逆贼!
朕纵化作厉鬼也要看着你九族尽灭!
你这秽乱宫闱的豺狼,终要死在汉室忠臣刀下!”
飞熊军的铁甲被热浪灼得烫。
李儒一把揪住值守校尉的领口:“谁点的火?!”
“禀、禀大人!”
校尉扑通跪倒,“是弘农王带着唐妃、何太后在殿内弟兄们拦不住”
李儒松开手,火光明灭在他脸上投下诡谲的阴影。
这倒省了他亲手沾血——弑君恶名如今可全推给那窝囊废自己了。
“收队。”
他转身时,飞熊军铁骑踏碎了一地琉璃瓦。
相府里董卓正搂着嫔妃饮酒,闻报拍案狂笑:“刘家小崽子竟有这般骨气?可惜啊可惜!”
酒浆顺着他的虬须滴在龙袍上,混着胭脂印成污浊的图案。
无人知晓,此刻真正的弘农王正瑟缩在暗渠里抖。
那个火中怒吼的“刘辩”
,不过是死士模仿的嗓音罢了。
-----------------------------
刘凤始终潜伏在洛阳城内,冷眼旁观董卓废黜刘辩帝位、扶持刘协登基的全过程。
待局势稳定后,他立即启动了秘密计划。
皇宫禁军中早有隐秘卫的暗桩。
刘凤命人在永安宫地下暗中挖掘了一条地道。
当探知李儒率领飞熊军准备对刘辩、何太后及唐妃下手时,他立即调遣御林铁卫前往永安宫实施营救。
殿内咒骂董卓的声响实为替身所为,整个计划滴水不漏。
即便睿智如李儒,也未能察觉其中蹊跷。
刘凤之所以冒险相救,全因念及旧日恩情。
当年若非陛下倾力扶持,他绝无今日之权势地位。
曾以族兄身份郑重托付,恳请他照拂其子嗣。
既已承诺,刘凤誓必践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