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若令其出征,无异于拱手送上战功。
袁绍暗自庆幸,若让曹操之计得逞,岂非显得自己无能?
曹操冷眼旁观席间众人的神色,心中暗自叹息。
这些人的见识与胸襟,想要与燕王争锋,实在是不自量力。
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日后必被燕王逐个击破。
思及此,他不由得对何进产生了动摇:这位大将军,恐怕并非明主。
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
大将军误会了。
"
曹操微微摇头。
起初听到曹操的建议时,何进大失所望,以为这位幕僚不过尔尔。
但曹操接下来的话语却让何进眼前一亮,他急切地追问:"
孟德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曹操环视众人,从容说道:"
燕王用兵如神,这点我深有体会。
颍川一役,我亲眼目睹他歼灭数十万黄巾军的全过程。
自出道以来,燕王确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以弱胜强的战绩不胜枚举,大汉帝国战神之称当之无愧。
"
"
然而——"
曹操话锋一转,"
燕王终究并非真神。
通过研究他参与的所有战役,我现了一个致命弱点。
正是基于此,我才提出方才的建议。
"
何进身为当朝大将军,又是皇亲国戚,位极人臣,与燕王身份相当,故敢直呼其名。
而书房内的其他人,虽与燕王关系不睦,甚至敌视,但面对这位因功复爵的实权藩王——骠骑大将军兼太尉、幽州牧,终究心存敬畏。
即便燕王不在场,他们也不敢直呼其名讳。
当前场合已无人在意称谓细节,众人面容皆现惊愕之色,瞪圆双目紧盯堂前那位曹姓男子。
谁能料想曹操竟洞察了燕王用兵的致命破绽!
自渔阳会战始,燕王历经数十场恶战未尝败绩,每战伤亡甚微,确为当世无双的沙场战神。
这份彪炳战绩,令在座文武无不心悦诚服。
而今曹操竟声称:燕王并非不可战胜,其用兵存有致命缺陷。
若此言属实,则燕王战无不胜的神话将就此终结。
此等惊天消息,对在场众人而言不啻为意外之喜。
何进猛然离席,双拳紧握急声道:"
孟德,刘凤当真存有破绽?若你所言非虚,当记功!
"
满座目光皆聚焦于那七尺黑汉,既盼其言属实可消弭对燕王的畏惧,又恐其哗众取宠独占鳌头。
事关各自前程,众人心思迥异。
曹操无暇揣度众人所想,继续剖析道:"
细究起来,燕王亲历的大规模战役不过四场:
战渔阳会战,率五千精骑破二十万胡骑,使鲜卑贵族俯称臣;
次役长社之战,以火攻歼黄巾十万,阵斩张梁、张宝二贼。
"
第三战:广宗之役,燕王以盖世威严震慑数十万黄巾军开城归顺,彻底终结百万叛军之乱。
北疆叛乱由张举、张纯兄弟掀起,燕王仅用一日便攻破平刚城,阵斩张纯,收降十余万叛军。
纵观燕王征战经历可见,其部众最擅进攻,攻城战法却显不足。
每逢必势如雷霆,战决;然遇城防要塞,多采取围而不攻之策,借王威震慑迫敌献城或弃逃。
"
攻城战术实为燕王最大软肋。
"
曹操环视众人继续剖析:"
缘由有三:其一,燕王麾下多为铁骑,本就不宜攻城;其二,闻燕军士卒阵亡需巨额抚恤,燕王仁厚,虽坐拥巨富仍惜士卒性命,而攻城死伤最重,故力避强攻;其三,攻城最验将才,燕王虽天纵英才,却少有攻城历练,经验不足,故常绕城而战。
"
"
此弱点日后或可弥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