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忭激动的看向苏泽!
这是苏房师手把手的教自己如何起草奏疏啊!
而且这么一对比,苏房师的奏疏确实要比自己的原版好太多了!
首先是提出了一套方案,但是也照顾了庶吉士的利益。
庶吉士是要参加馆选的,他们自然不愿意离开翰林院,打扰他们准备馆选。
所以苏泽提出折中的方案,庶吉士可以选择不去观政,但是也提议在馆选考试中增加实务的内容,引导庶吉士们去观政。
另外苏泽又提出延长了观政时间,这同样也会让同科的进士们高兴。
正常来说,进士观政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等到了时间就要参加吏部选官,从此很多人一辈子再也没有重新回到京师的机会。
而且观政时间太短,确实也看不出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性,再加上观政的进士都扎堆去吏部、户部、礼部和都察院这些部门,而其他衙门却没人问津,被分配过去的也不好好的做事,觉得自己没了前途。
苏泽这种“延长观政时间”+“各部轮换观政”的制度,的确对新科进士和朝廷都有好处。
“多谢苏师指点!学生这就回翰林院,重新草拟奏疏!”
苏泽却说道:
“且慢,就在这里写好了。”
说完,苏泽抽出一份空白奏疏,递给张元忭。
张元忭也没有犹豫,直接拿起笔,很快就写出来一份新的奏疏。
苏泽又接过奏疏,仔细检查了一遍,满意的点头。
不愧是状元!当真是好苗子!
张元忭的字迹是非常标准的馆阁体,一看就是下了苦功夫的,光是字迹看了就让人舒服。
遣词用句也非常舒服,整份奏疏格式和避讳也没有任何问题。
苏泽终于明白,为什么大佬们对年轻有为后进那么欣赏了,这张元忭教起来就是舒心!一点就透!
苏泽对着张元忭说道:
“子烬,,你不介意我在你奏疏上署名吧?”
但是苏泽紧接着摇头说道:
“不妥不妥,这份奏疏是你的首封奏疏,我若是在奏疏上署名,就是抢了你的风头。”
“子烬,你先上书,我再上书为你请愿,你看如何?”
张元忭陷入到狂喜之中。
他本来只是想要得到苏泽口头上的鼓励,帮着查看一下奏疏中的问题。
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