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朝廷之税赋,取之于民,则应用之于民,以平贫富、济苍生。”
“若以此公器私用,助富者益富,而贫者益贫,则社稷之基何以得安?长此以往,非长久之计也。“
但是《商报》这一次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苏泽这边,主编范宽也撰文道:
“诸君所论“损公肥私“之虑,吾不敢苟同!倭银公司股东岂非我大明之民耶?”
“当知海路通则百货通,百业兴则万税足。今以水师护航之小费,换倭国白银之巨利,更绝汪直辈再生之患,实乃以朝廷公器护天下公利也!”
刚刚回到京师的沈一贯,在入城的马车上就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他刚下马车就冲到了报馆。
“一甫兄,子霖兄呢?”
“肩吾兄从朝鲜回来了?”
罗万化有些高兴,沈一贯随王世贞出使的时候,报馆也冷清了不少。
“一甫兄,子霖兄这份奏疏你看了吗?”
罗万化叹息道:“子霖兄上书的时候,我也曾经劝过他,认为这样不妥当,但是子霖兄还是要上书。”
“那子霖兄呢?”
“去东宫了,据说是商议组建倭银公司董事会的事情。”
沈一贯说道:
“吾等在出资认购了倭银公司的股份,正是应当避嫌的时候,子霖兄这份奏疏不是给了攻击之实?”
罗万化也是一惊。
在倭银公司成立的时候,苏泽张罗好友都去认购了股份。
罗万化也拿出积蓄买了一点,就连当时不在京师的沈一贯,苏泽的妻子赵令娴也帮着出力,帮着沈一贯的妻子杜氏购买了股票。
如今外朝还没有攻击到这一点,但如果放任舆论这样发酵,必然有言官御史会以此来攻击苏泽,这样确实会影响苏泽的声誉。
也难怪沈一贯如此匆忙的来报馆。
“肩吾兄,现在如何是好?”
沈一贯说道:
“也不知道子霖兄有没有后手。”
——
东宫中。
苏泽正在向李文全讲解倭银公司的组织结构。
“倭银公司募股和铁路公司不同,铁路公司总股本只有三万银元,一百银元一股,也就三百股东,所以铁路公司可以让所有股东都参加董事会。”
“但是倭银公司就不行了,股份分散,如果所有出资的股东都能参与公司管理,那不就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