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大臣队伍靠后的位置,百姓的欢呼确实是出自真心。
隆庆皇帝在位后,倭乱平息,西北战事也迅速平定,又开海贸易。
在封建时代,光是这些,就足以被称之为明君了。
历史上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只要皇帝不乱折腾,百姓能吃饱饭,就算是了不得的盛世了。
况且这方时空,大明改变的更多。
在苏泽一封封奏疏中,至少是在京师,百姓生活已经是这几千年来最温饱,最有盼头的黄金时代了!
京师百姓对于皇帝的呼喊发自真心,他们是真的希望隆庆皇帝能长命百岁。
好在武监距离皇宫也只有几条道路的距离,巡捕营总算是完成了警戒任务。
武监大明打开,监副定国公徐文壁,也身穿一套新式军装,领着同样身穿军装的教官,在武监门前列阵欢迎。
平日整日在各个庙之间祭祀的定国公,穿上军装之后还真有了一副军人的样子,他本能的挺直腰杆,领着教官向皇帝要行参拜大礼。
但是隆庆皇帝却似乎玩上瘾了,他直接说道:
“爱卿免礼,今日朕检阅武监,行军礼就行了。”
徐文壁也是做过皇帝近卫的,他很快就领着教官行了军礼,然后将皇帝和文武官员迎接进了武监。
上次的临时看台已经拆除,工部早已经建造了一座永久的阅兵台。
当隆庆皇帝登上阅兵台,随着众官员登台,台下的武监生们手心也都是汗。
骑兵科分成两列,骑兵一班的班正朱时坤,骑兵二班的班正李如松,各自骑着马站在队列前。
其实校场距离阅兵台还是有些距离的,其实李如松和朱时坤根本就看不清皇帝。
他们只是隐约中看到,一名和他们身穿同样蓝色军装的人,被文武群臣簇拥在中间。
不用说,这就是大明皇帝了。
李如松的心也激动起来,能在皇帝面前露脸,这可是自己亲爹都没做到的事情。
朱时坤的内心更加复杂,他知道站在皇帝身侧的,应该就是自己的兄长,台上还有很多勋臣都是他认识的。
一想到这里,朱时坤又瞥向自己身侧的一班骑兵队伍。
刘荩臣这些日子操练得不轻,甚至还挨了朱时坤的笞仗,但是他此时却不敢有什么不满的,因为他知道如果今日表现不好,估计要挨更大的揍。
定国公徐文壁不愧是主持过大量祭祀典礼的国家大祭司,在这样场合他丝毫不怯场。
现场的站位和步骤,都是昨日徐文壁亲自排演过的,此时他按照流程,骑着马越过校场,最终停在了阅兵台下,对着皇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