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感受到李斯话语中的诚意,至少在此刻,在绝对的力量和形势面前,李斯选择了最理智、也是最有利于自身的道路。
一个稳定、团结的朝堂,对于推行新政、应对内外挑战至关重要。
李斯及其代表的旧官僚体系若能归心,无疑能省去许多内耗。
“李相言重了。”
张苍缓缓开口,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苍年少德薄,蒙陛下信重,侥幸有些许微功。治理国家,非一人之力可为。李相乃国之柱石,经验老道,日后新政推行,律法修订,乃至与关东诸事,正需李相这般老成谋国之士鼎力相助。”
他端起自己的茶杯,向李斯示意:“既然李相有此心意,苍,幸何如之?愿与李相,同心同德,共襄盛举。”
没有虚伪的推辞,没有倨傲的拿捏,张苍以一种平等而务实的态度,接受了李斯的投诚。
他需要李斯的经验和其在朝堂的残余影响力,而李斯则需要在新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李斯闻言,一直紧绷的肩膀似乎微微松弛了一些,他端起那杯一直捧着的茶,终于饮了一口,虽然茶水已微凉,但他却觉得一股暖流涌入腹中。
“多谢文信侯。”李斯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了今夜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轻松些许的表情。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便缓和了许多。两人就新政推行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朝堂人事的微妙调整、乃至对关东刘邦、项羽动向的初步判断,交换了一些看法。
李斯果然不愧为积年的老吏,对一些潜藏的阻力与关节看得颇为透彻,提出了几条切实的建议。
夜深,李斯方才告辞离去。
张苍将其送至书房门口,望着那道融入夜色的、略显萧索却步伐坚定的背影,目光深邃。
李斯的投诚,意味着朝堂上最大的潜在反对力量被暂时化解,嬴政希望看到的“朝堂一心”的局面,至少在表面上,已经达成。
一个表面上团结一致的帝国中枢,将能更加集中力量,应对那即将从东方席卷而来的狂风暴雨。
咸阳宫阙的阴影下,新的联盟在夜色中悄然结成。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这种团结建立在绝对的力量和清晰的利益之上,其稳固程度,仍需经历未来的种种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