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到灭董大事,他真想直接带兵过去为王允撑腰!
“你怎么不回答?”
黄琬在那生了好一会闷气后忽然反应过来,这管家一直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
“这个....”管家表情很尴尬,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家主,行此事者,正是那张明府。”
此言一出,场面变得十分安静,
好半晌,黄琬面色忽然变得潮红,问道:“你说什么,做下此事者是张幕?”
“是!”管家点头。
“文举那徒儿张幕?”
“是!”
“那个方才及冠,接受中原十五万流民,仁德无双张幕?”
“是!”
“那个和老夫一样喜欢莲花,莲花君子张幕?”
管家:“.........”
果然,事情还是变成了这样。
最后一句话,其实才是重点吧?
管家永远都忘不了两个月前那个下午,黄琬难得得空在河边赏荷花,正好收到孔融寄来书信,其中附文《爱莲说》。
将全词前前后后读了三遍,黄琬大呼“张幕乃吾知己”,兴奋劲比当初嫡长子出生时还强。
张幕并没有让人来长安开设长弓商会,因为此地还是董卓地盘,他敢运来好东西贩卖,后者便敢抢了。
不过纸张牙刷等好东西,他一直有安排人定期送来送给所有公卿大臣,算是笼络人心和结善缘。
所以他在长安这天下目光汇聚之地,名声也不弱。
但这营造的名声,还比不过黄琬给他带来的名气。
因为黄琬逢人便说张幕是志诚君子,闲谈时也常提到张幕和《爱莲说》,嘴上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便是:“恨不能见张子瑜,必能成为忘年交。”
正是因为有黄琬不留余力给张幕扬名,加上起送的那些纸张等等,他现在才名和仁名那是相当响亮,甚至扩散到了整个司隶,令不少百姓心生难逃之意。
不过这一切,张幕有所耳闻,但知道的还不多。
“家主,正是您日日盼望一见的张子瑜。”管家憋着笑意,难得开口说了一句玩笑话。
这管家姓黄名泰,十岁便给黄琬做伴读,后来做书佐,做管家,至今日已经有四十五个年头。
平日自然有尊卑,但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却也能说说。
不过这也和黄琬性格有关。
“既然如此你还不给我去备马?”黄琬笑骂一句。
“诺~”黄泰领命退下。
不过他才走了两步,耳边有传来了黄琬的声音:“给吾传令麾下士卒聚集。”
“聚兵?”黄泰愣住。
黄琬见他这样,不由解释了一句:“吾这是去给王司徒帮帮场子。”
黄泰眼角一抽。
自己难道很好骗?
王盖已经去请长安尹,而这长安尹和王允私交甚密,必定会带上千衙兵作为震慑。
黄琬手下士卒过去,到底会帮谁可就不好说了。
“哼,吾是怕其中有误会,也怕任何一方吃亏,届时双方交恶,便宜了那董卓。”黄琬冷哼一声道。
黄泰顿时不做他想。
不过他才刚走出书房,便又听到黄琬在里面大喊:“来人,给吾去请蔡中郎。”
黄泰差点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蔡邕喜好黄老之术人尽皆知,最为敬仰对象正是张幕爷爷张道陵,据说两人还有师徒之实。
偏巧张幕自己有才能,也被蔡邕爱屋及乌,更不要说张幕每过一段时间便会派人给蔡邕送去好纸好茶,数量当为长安第一,惹得不少人羡慕。
若是长安城内给张幕扬名的人要排个顺序,黄琬自称第一,没人敢和蔡邕争第二。
叫上蔡邕一起。
还说不是要去拉偏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