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卓要照顾到蔡邕本身的兴趣,故而都是“暗示”。
只要他所嫁之人不俗,董卓必不会强求,毕竟只是一个女人。
“唉~”蔡邕长长叹了一口,说道:“汝当年和卫氏订婚,世家皆知。”
闻言,蔡琰懂了,露出凄苦笑容。
她有过婚约,还是被退婚一方,算是污点。
世家大族重视颜面,又如何会让家中嫡子娶她为妻?
至于纳妾,或者让家中庶子来娶妻,当蔡邕不要脸面?
这是一个死循环。
而董琦丧妻新娶,又是董卓之子,并不会在乎这些。
蔡邕将蔡琰表情看在眼里,心中满是歉意,可还是继续说道:“吾逃到吴会之地后,卫家和吾撇清楚了关系,还扬言婚约不作数,可终归没有正式解除。”
“如今他又求上来,吾却是不能做背信弃义一方。”
蔡琰眼神变冷。
这便是他厌恶河东卫氏的原因。
婚娶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常情况下,蔡琰不会有任何抵触,蔡邕说什么是什么。
可卫氏是例外。
当年蔡邕遭难,卫氏并非没有能力相救,可却视而不见。
最后还是蔡邕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名望得到了机会,可却也隐居吴会之地,不敢太过抛头露面。
而卫氏却在这时候宣布和蔡邕划清楚界限。
政治上,这很正确,卫家也得了汉灵帝身边红人十常侍的褒奖。
但对于蔡邕父女而言,绝对是伤人之举。
结果现在蔡邕得到董卓重用,在朝廷地位举足轻重,本身又是文坛大家,卫氏倒是旧事重提了。
何其恶心?
蔡琰怎么能愿意?
也是因为知道蔡琰心里想法,蔡邕才没有计较起失礼之举。
可现在,但只能在董琦和卫家两者中选择时,卫家还成了救命稻草?
“何其讽刺....”
蔡琰露出悲伤的笑容。
她很想说自己也可以去吴会之地,未必要蔡邕一起。
可她没能说出过口。
如此乱世,盗贼遍地,诸侯四起,礼乐崩坏,她一女子独自外出,结果只会更加凄惨。
“其实还有别的原因。”
蔡邕深深看了蔡琰一眼,继续解释道:“为父感觉长安的气氛变得愈来愈压抑,很快便会有一场风暴。”
“如子师(王允)等人,和吾疏远了不少,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父亲希望你能去一个安全的地方。”
河东卫氏行事作风让人鄙视,但那里确实安全。
“父亲,女儿知晓了!”蔡琰认命道。
蔡邕看着这个从小和自己相依为命,继承了自己一切的独女,内心猛然一揪,终究没忍住,继续道:“琰儿,别求死。”
琰儿这两字一出,让蔡琰内心猛然一阵。
那是她及笄以前,蔡邕对她一直熟悉的称呼。
自从离开吴会之地,便成了文姬。
“为父知道你性情刚烈,可能会有死志。”
“为夫求你,以后不管遇到任何事,都不要寻短见。”
“你是父亲唯一子嗣,继承父亲的一切活下去!”
蔡邕眼中满是希冀。
他这么多年来没有续弦,可见对蔡琰母亲有多喜爱。
爱屋及乌,他对蔡琰也是倾尽所有,将琴艺,书法等等都倾囊相授,希望其能继承传承下去。
“父亲,小女明白了!”
“不过吾要嫁给卫家嫡二子!”蔡琰声音坚定道。
蔡琰不是自甘堕落。
她只是知道那卫家嫡二子卫仲道从小体弱多病,弱不禁风,还有咳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