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宗十七年的六月,华北平原的热浪裹挟着血腥气,灼烧着每一寸焦土。北京城头已然变换了大王旗,残破的城垣上,象征大清国的龙旗在硝烟中猎猎作响。多尔衮站在昔日皇帝自缢的煤山之上,俯瞰着这座刚刚经历浩劫的帝王之都,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反而眉头紧锁。攻克北京,代价远超预期,李自成虽败走,但其主力尚存,西遁入陕。更让他如芒在背的,是来自东面的消息。
“摄政王,山东八百里加急!”一名戈什哈(亲兵)气喘吁吁地跪呈军报。
多尔衮展开一看,脸色瞬间阴沉如水。军报详细描述了黑石城大将韩冲率精锐自海路突袭登莱,连克数城,已在山东半岛站稳脚跟,并打出“驱除鞑虏”旗号,招兵买马,声势日盛。
“凌风……好个凌风!”多尔衮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竟敢在这个时候,捅朕的软肋!”
他麾下大将多铎上前一步,怒道:“皇上!让奴才带一支劲旅,东进山东,灭了韩冲那厮,把那劳什子黑石城的触角连根拔起!”
多尔衮缓缓摇头,目光投向西方:“李闯虽败,余孽犹存,陕西未平,若大军东调,恐其死灰复燃。何况……南京那个小朝廷,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沉吟片刻,下令道:“多铎,你率正白旗两个甲喇,并汉军旗绿营兵一万,即日东进,务必遏制韩冲势头,收复登莱!记住,稳扎稳打,不必急于求成,首要任务是稳住山东局面,防止其与南明勾结,威胁我军侧后。待陕西平定,再全力解决山东不迟!”
“嗻!”多铎领命,眼中闪过嗜血的光芒。
几乎在同一时间,山东登州府(蓬莱),原明朝登莱巡抚衙门,如今已成了黑石城“北伐先遣军”的帅府。韩冲一身戎装,正与麾下将领以及新投诚的山东本地士绅、原明军将领议事。墙上悬挂着大幅山东舆图,代表黑石军的黑色小旗已插满了登州、莱州大部,但西面的青州、济南方向,仍标着清军的蓝色旗帜和一些态度暧昧的地方武装的灰色标记。
“报——!”斥候飞奔入内,“禀将军!清廷已派多铎为定东大将军,率满汉兵马一万三千,自沧州南下,前锋已过德州,直逼济南!”
厅内顿时一阵骚动。一些新附的官员面露惧色,清军八旗铁骑的凶名,早已深入人心。
韩冲却神色不变,冷哼一声:“来得正好!怕他个球!多铎?手下败将而已!”他曾在山海关与多铎交过手,深知其骄狂冒进的弱点。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济南与青州之间的淄川一带:“多铎急于立功,必直扑我登莱核心。传令!放弃前沿小城,收缩兵力,主力集结于淄川、潍县一线,依托丘陵地形,构筑防线!他要速战,俺偏不跟他硬碰,先耗耗他的锐气!”
他又看向一位投诚的原明军参将,问道:“陈参将,青州的刘泽清部,联络得如何了?”
那陈参将忙躬身道:“回韩将军,刘泽清态度暧昧,既怕清军,又忌惮我军,还想保存实力。不过,他麾下几个千总,已被我说动,表示愿在关键时刻反正。”
“很好!”韩冲点头,“告诉刘泽清,只要他肯反正,既往不咎,仍让他镇守青州,粮饷由我黑石城供给。若再首鼠两端,待我击败多铎,下一个就是他!”
“末将明白!”
韩冲又对负责后勤的官员下令:“加紧向淄川前线输送粮秣弹药,特别是新到的‘轰天雷’和‘地火雷’,优先配给一线部队!另外,组织民夫,在预设战场大量挖掘陷马坑、壕沟,多设拒马!”
一道道命令发出,黑石军这台高效的战争机器在山东迅速运转起来。与清军传统的骑射突击、攻城掠地不同,韩冲采取的是一种全新的战法:重视情报、依托工事、发挥火器优势、伺机反击。一场新旧战术的碰撞,即将在山东大地激烈上演。
就在山东战云密布之际,黑石城本部的凌风,并未将全部精力投向北方。他深知,根基的稳固更为重要。都督府内,他正听取刘文泰关于新占区治理的汇报。
“城主,按《山东安抚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