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不是。”
谢放再度摇头,他看着刚刚离开的庄客身影,想起辽东商人说起的气候变化传闻,想起在港口听闻的种种讯息,毫无来由的询问裴崖:
“你知道蝗虫不吃豆子吗?”
“啊?好像听老人讲过,容易生蝗虫的地方都要种豆子,还要多种几年,说是养地!”
裴崖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大手一把扯下湿漉漉的汗巾,一副憨傻模样。
“我听辽东商人讲过,北地日渐变冷,种植粟米小麦的地方今后可能都要改种豆子,另外,南边兖州发生了蝗灾。
我预计着,今后几年,咱们渤海郡种豆子的人家会越来越多。”
“啊?都种豆子,这玩意可不好吃,吃多了还放屁!上次偷吃马料,结果晚上就是因为放屁被人给揍了。”
裴崖听说将来都要吃豆子,当即惊讶的站了起来,显然十分不待见这种食物。
“谁说豆子只能煮着吃的?读过淮南子吗?罢了,你听我的就行,让庄子兄弟们准备仓库,你去钱庄借钱,立刻购买豆子,咱们要在这港口附近建个工坊,生产豆干。”
谢放瞪了一眼大汉,此刻他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在在酒肆服务业外进军食品制造业。
他的想法很简单,而今渤海沿岸,因为公孙度的政令发布,遍布鱼产品加工厂,散发鱼腥味的咸鱼罐头,已经通过船只进入了内陆千家万户,为民众匮乏食谱增加新的选项。
而谢放等人作为后来者,自然不会在鱼产品这条竞争激烈的赛道与那些商贾竞争,那便只能开辟其他赛道,另外,鱼产品加工的发达,使得渤海郡沿岸的陶罐生产,盐巴批发,乃至食物加工的器械都有了长足进步,给谢放的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好嘞!”
裴崖对谢放很是放心,尽管他没读过淮南子,也没听说过豆干,可凭借对谢放的信任,仍旧无条件的选择了服从,他摸摸有些秃顶的脑袋,当即会心一笑,转身吆喝着就要重新进城。
望着裴崖骑着骡子远去的身影,谢放目光逐渐放空,制作豆干并非心血来潮,身在港口这等人烟稠密之地,他听惯了水手、旅客、军兵的抱怨,随着饱腹的需求得到满足,大家普遍对食物口感味道有了更高要求。
“听说辽东又要打仗了?要是能将豆干卖给那些府兵,这生意就稳了!”
他的目光接着转向北方,仿佛越过宽阔渤海,望见了那片硝烟渐起的土地,心中升起许多想法。
......
幽州,土垠。
经过公孙度的重金拨付,以及辽东、幽州、冀州各地的人力物力支援,比之襄平冶铁所更为辽阔的铁场终于屹立在了这片滨海平原上。
在这里,喷吐黑烟的烟囱就像树林里的乔木一般常见,铁场那铸铁大门外延伸而出的一条条铁道,将铁场急需的铁矿、煤炭、以及其他辅料大口吞入,接着便吐出一车车满载的成品铁料。
铠甲刀矛,以往对冶铁所来说最为重要的钢铁产品而今却不被杜期等人所看重,反倒是用于铺装铁刀的铁条,用于大车的底盘,以及用于机械制造的机床才是他们而今所重视的。
土垠冶铁所扩张的车间,其中大半也是因为这些扩张而出的项目。
若在天空俯瞰,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就会发现铁场左近突然出现了一颗亮色宝石,那是铁场为了生产所需而专门修筑的水库。
轰隆隆!
高差使得奔流的河水势不可挡,当它们冲击在浑身由钢铁铸造的巨大水轮时,发出一声声让人耳鸣的轰响。
水轮转动,通过一系列的传动装置将动力输入厂房,而在厂房中,浑身发亮,显然经过大匠精工打磨过的巨大飞轮旋转着,为车间的器械带去稳定的动力。
“好,停下!”
此时此刻,耳朵上塞了布条的方陌扯着嗓子对器械匠人大声喊道,他的大手连连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