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尽管手下没有深入过幽州的冶铁所,也无法将沽水工坊的底细打探清楚,可光凭情报上的只言片语,就足以引起袁绍的重视了。
而今邺城传来的报功文书,何尝不是对袁绍先见之明的最好报偿?
“呵呵!你公孙升纪有沽水工坊,我有邺城铁冶.....且汝小家小户,怎知我世家底蕴?哈哈,待我破汝大军,届时将你费心建立的沽水工坊收入囊中!何不快哉!?”
事实上,袁绍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感到意外,世家底蕴并非是什么虚妄东西,其中最大的宝库便是世家多年积累下来的知识、工艺,袁绍自己便知道,南阳的邓氏便是天下有名的冶炼大族,其家族不知道隐藏了多少冶铁秘法,此次冶铁突破,报功文书上便有南阳邓氏子的功劳。
冀州,邺城。
“诸位,生死存亡之时已至!公孙度狼子野心,不仅想要窃据高位,还要对我等大姓赶尽杀绝!河北之乱诸位想必已经知晓,此人手段令人发指,是想掘了我等立足根本!此人不除,我等士人难安啊!”
崔琰一身宽袍,往日里的温文尔雅消失不见,此刻脸色激动,面容阴狠,对着在座的世家年轻人,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
“此时此刻,已容不得我等再观望下去。袁公此战,有胜无败,否则我等世家,尽成枯骨矣!在场都是青年俊秀之辈,有才学本领在身,在此有进无退之机,正是尔等用命之时。”
这样的训话,崔琰已经进行了无数次了,为了让这帮自命不凡的世家子们低头去干那些往日里不屑的俗务,他也算费尽了心思。
“崔公放心,我等知矣!!”
在场的世家子们被崔琰的言语感染,他们中或有在河北之乱中被破家灭门者,或有被家族严令出山者,或有因不忿公孙度所为而义愤填膺者,此刻在崔琰这样的世家前辈面前,一个个眼含泪光,纷纷表示与那公孙度不共戴天,要为袁公大业效死!
由不得这帮世家子不齐心,实在是公孙度这人做事太绝,一点不给世家面子,不管你是什么高门大姓,也不管家中有什么道德楷模,在此次河北民乱中,都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善!”
眼见着这帮世家子收敛了少爷习气,崔琰满意颔首,心中松了口气,作为袁绍后方大员,崔琰身上的压力着实不小,他不仅要为大军的后勤烦忧,还要负责组织各家大姓,不断与各个人物交涉,进行着各种利益交换,正是有了崔琰、卢植等人的交通联络,袁绍才能在短短时间里积聚起而今的恐怖力量。
当前的崔琰行色匆匆,刚才的例行讲话,仅仅是今日行程的一小部分,接过手下递过来的文书,崔琰伏在家仆后背上匆匆签署之后下令签发。
他的脚步不停,眼睛环顾四周,扫视着眼前一切,巡视这片邺城新开辟的工坊。
饶是早就经历了这片从无到有的工坊建立,崔琰此刻心中仍旧满是自豪,无它,规模化的组织生产,观之有种别样气势,崔琰这样的高门都震撼其发挥出的巨大力量!
与公孙度从辽东开始便提倡的以器械代替人工的手工业制造不同的是,邺城工坊完全是靠着体量取胜。
为了表示对袁绍的支持,来自天下各地有名世家的工匠、仆役汇聚于此,他们被统一编组,共同劳作,虽然效率无法与已经形成了定制的辽东初级工业相比较,可因为其庞大的技术人口基数,竟然生生将公孙度的数年努力拉平。
世家豪族们的本意是既然公孙度不给面子,他们就毫无保留的支持袁绍,为此大家商量好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才出才!
再加上袁绍对公孙度沽水工坊的刻意模仿,这片新生的工业区,第一次让当代的知识份子见识到了大生产的力量。
作为以庄园经济为生的世家豪门,谁家没有几个匠人?谁又没有见识过匠人做活?
匠人,于世家子的眼中,就与那田间牛马,桑树蚕茧没有什么区别,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