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啥白马义从我也干过!”
面对着这帮五大三粗,几乎人人都有着军旅经验的青壮,民兵紧张的维持着秩序,手里的长矛都小心的提了几分,生怕引起一场暴乱出来。
“姓名!籍贯!有何擅长?”
矮桌后的文书官头也不抬的提问,却没有听到那些粗豪的自我吹嘘,有些意外的抬头,立时看清了眼前之人。
“谢掌柜?怎么,你也要参军?”
“嗯,敌人来势汹汹,某听逃来的乡亲说,袁军在所过之处大搞屠杀。参军,总比拿着毛锥子等死强啊!”
谢放很有礼数的拱手,接着苦笑一声回应。
“倒也是啊!这仗啊,”拿着毛笔的文书官闻言低声叹息道:
“可能比以往的都要大!我听官府的友人讲,袁绍军的规模远超从前,进军的队伍密密麻麻的,几乎要将原野填满!
好多城池光是看到袁军军容,便开了城门投降,可结果还是....”
文书官说完又沉沉叹息一声:“哎,这仗中透着股不对劲来!要说按照咱们使君的脾性,哪里容得那袁绍跳到脸上?怕是一早就发大军打回去了.....”
“咳咳....”
谢放听得一头雾水,不明白对方是何用意,当即干咳一声提醒道:“姓名谢放,籍贯冀州渤海郡,阳信本地人。会些粗浅文字,也会射箭。”
文书官尴尬一笑,看看谢放,将手里的毛笔蘸满了墨:
“呃....谢兄弟有文字功底,又会武艺,其实是咱们军中急缺的人才。只是,初至军旅,难当大任。不若先当粮草官,也可为主官参赞军务.....”
“都听兄长的.....”
“哈哈,不敢当!不敢当啊!兄弟且看,我为你选这部伍你看如何?虽然都是新兵,可任务却是与主力一起,安全都有保障!”
阳信码头,泊位栈桥上。
海风吹拂,群鸟集聚,在天上叽喳叫个不停。
徐荣身着袍服,一边躲避着天空飞鸟的粪便,时不时的用袖子遮挡面部,刚刚经历过长时间航行的他,身体一摇一晃的询问着身后属吏:
“军队人数是否到齐?我军的兵甲、粮草如何配给,还有,补充的火器何时抵港?”
“另外,今日我收到主公军令,让我等即刻出发前往修县。路上驼兽收集的如何了?”
属吏侧过身子,避免看到徐荣此时的丑态,当即拱手回道:
“回将军,南征军团除去驻守三韩部伍以及伤病员外,已经尽数入驻阳信营房。
兵甲、火器也随今日的海船抵港。在旁边的独立码头卸货。
驼兽有些不足,可,本地的民夫充足,在下可以组织一批转运民夫跟随大军行进。
将军放心,阳信的民夫以往都是见过仗的,与那些乱糟糟的农夫可不同。”
“民夫?罢了,也可,快去办吧。”
徐荣是知道渤海郡境况的,这地方前几年渺无人烟,此时能够提供大军的食宿补给,就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听到属吏的保证,他并没有为难其人,当即轻轻颔首。
望着阳信本地官吏快速离开的身影消失在木楼之间,徐荣回过神来,望向远处正发出一阵阵喧闹声的营房。
在那里,习惯了海上风浪的军兵们谈笑着,簇拥着,围着力夫转运过来的木箱高声谈论。
“哈哈,听说新的武备到了,俺早听说,这一批比此前的武器还要好些!”
负着对接的严方帮几个力夫卸下木箱,随后看着面前堆起来的木箱,招呼起左右开箱,满面欢喜的对众人道。
带领骑兵部伍的韩龙见状,也凑了上来,好奇朝着那堆木箱张望。
“难道是新的火炮?此前的火炮就很不错,不重,威力也大。不过,若是再小些,能够架在马上扛着跑,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