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的各种布置。
此地位于襄平西方,靠近大梁水,土地平旷,有条先秦时期就存在的渠道流过,秋季水浅,却仍旧有流水哗哗作响。
视野的尽头,在大梁水畔,有几架大型水车的身影闪动,木轮转动,嘎吱的声响似乎就在耳畔。从水车的位置望过去,有隐约的一条黑线蔓延向远方。
“那是?”
公孙度指着那条黑线,远远的他看不真切,但是黑线底部向着地面方向还间断着支有两脚,活像个大蜈蚣。
周围的僚属望过去,也都皱着眉头,显然都不认识这种怪模样的物件,但他们却不慌张,一个个将目光投注在赵真身上,在辽东不久的他们,十分清楚辽东的许多新奇物件,大多源自郡府工匠营。
“回禀主公,那是糜长史出面给几家缺水的农庄修建的灌渠。”赵真此刻也眯着眼睛远望,闻言思索了片刻后当即拱手道。
“就是用大型水车提水,再用木制的水槽输水,将之输向缺水的农庄,他们在高处修建水库,经由水车不间断的提水,就可以将水库填满。”
赵真似乎对此很了解,比划着给在场众人讲解道着:“要说这灌渠,设计很容易,我等不到半月就将大型水车造好了。就是这灌渠,并不是那么容易安装的,且不说密封漏水问题,就说一个高度。要不是有羽林营那帮会测绘的小子,这渠道怕是一年都完不了工。”
“嗯,子仲也没有闲着啊!”公孙度暗自点头,这时候的官员牧守一方,其职责,除了兵事、劝课农桑外,最重要的就是在当地修渠了。
襄平在公孙度眼里,地势算是平坦,因着地势,仍旧存在不少渠道到达不了的地方,糜竺此举,算是相当得民心。
至于使用那羽林营的小子,公孙度并不以为意,这事他有印象,沉迷教书不可自拔的木央给他禀报过,当时他并不以为意,此刻倒是知晓了其中缘由。
兵家战事上的测绘,用在农业、建设之上,仍旧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说到底,这个时代,最缺的,还是实干人才。
脚步不停,公孙度很快便就来到了田亩附近的打谷场。
打谷场是由粘土人工平整而成,踏上去十分舒适,公孙度四处打量,这里作为郡府的试验场,并没有各地常见的石碾子,取而代之的是几台圆滚滚的装置。
此刻,正有几名大汉脚踏在装置一侧的踏板上用力,随着踏板的转动,装置内部传来唰唰的转动声响。
庄户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有人围观,头也不回的闷头干着,在公孙度等人的注视下,一名庄户将刚刚从田间拖来的一捆谷穗伸入不停转动的器械口中。
“轰隆隆”
伴随着谷穗深入,器械发出剧烈的响动,倒是让在场的官吏吓了一跳。
“看,出谷子了!”
有官吏指着出料口的黄色谷子,对左右惊喜叫道,对这般迅速的出谷十分吃惊。
公孙度挑挑眉,打谷机算是郡府今年开发的最简单的农业器械了,而今看来,运转倒是如常,而且看那些庄户动作流畅,似乎对这器械很是熟悉。
不过,他还注意到不少庄户将打完的谷穗再度探入打谷机中,似乎害怕有谷物残留,而且,他看见不少人此刻正蹲在那里,小心的一点点的从打完的谷穗上剥离谷子。
让他感到欣慰的一点是,干这种事情的都是些老人,农庄中的青壮而今要么在操作农机,要么在农庄内的作坊干活,哪怕是少年,也都活跃在给大人帮把手的农庄车间中,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算是对农庄劳动力全方位开发了。
伸出手在堆满谷物的木斗一掏,任凭谷粒一点点从指缝落下,公孙度看着留在手心的秸秆,转头朝着另一边看去,那边正有庄户呼啦啦转动风车。
风车,公孙度前世农村常见的一种农业器械,通过中段的叶轮旋转鼓风,利用谷物与秸秆的密度差,将二者分离的一种器械。
赵真见到众人对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