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可真如那些老儒一般,要戴上眼镜了。”
掀开马车车帘,眼睛掠过路边的商铺,其中有他家的东海水晶店铺,想着近些日子风靡读书人圈子的眼镜,他禁不住摇头道。
事实证明,凹凸透镜的转换,不仅是能够望远,也能用于缓解近视。
马车很稳,也没有常见的吱呀声响,糜竺知道,那是因为这种郡府官方马车使用了最新的滚珠轴承,听说很容易坏,但优点很多,摩擦力小,噪音低,加上价格便宜,极其受市场欢迎。
“听说是用什么陶做的滚珠,小小陶丸,是如何承受千斤之力的?”
他想起自己曾经翻阅过郡府文书,其中就有冶铁所为了研制战车而新造轴承的报告,对于各种技术他并不在行,可他对其中提到的以陶丸替代本来的钢珠印象颇深。
“呵,辽东的新东西还真不少啊!若非亲眼所见,真想不到辽东能有如此巨变!”
糜竺身子靠在车厢壁,眼睛闭上,一边感受车马的安稳,一边总结这些日子的感悟。商徒出身的他,虽然被公孙度力排众议推为长史,但他上任以来,从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大小事项皆不敢轻忽,以免坏了公孙度的大事。
想起近日所为,与他想象中的长史工作完全不同,辽东郡被公孙度的一番折腾,没有了可以左右郡府的豪强存在,他不需要与那些豪强周旋,看人脸色行事,这可是那些任职地方的流官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凡事有利亦有弊。
按照以往经验,官府要想征发民间夫子上前线,就需要与本地的豪强讲条件,谈合作,再由这些豪强作为骨干,将上层意志传达、执行,虽执行过程中有些折扣,但是利在便捷,官府省事省心。
而今没有了那些作为中间商的豪强,糜竺本以为会有一番波折,却没有想到事实远比他想象的要顺利。
而今的民间呈现明显的分野局面,民间小地主与农庄小庄园并立,大型商社旁观,官府作为中间人协调。
同从前需要动员起村社里的小农相比,而今官吏只需要将命令传达到地主、农庄管事面前,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有着利益关系的大型商社作为协助,官府转运的物资、车马,也比从前充足得多。
而所谓的内政工作,辽东的农业、工商业发展,也大大出乎了糜竺的预料。
不说公孙度别出心裁的纸票试验因为外战胜利而收获天量物资,使得纸票信用得到维持。
光是境内的农业就让糜竺大为惊奇,他本身就是庄园主,知道庄园生产的不易,每个庄园取得丰收的背后,皆是源于那些庄户的辛苦血汗积累。
反观辽东的农庄制度,就他的巡视所观察到的状况而言,庄户的生产热情是他前所未见的,或许是因为刚刚取得土地,许多因为公孙度而取得土地的小农,恨不得晚上都睡在地头。
他本以为这股子激情会随着时间而淡化,会随着农庄的高强度劳作而被遗忘,可没想到的是,农庄并没有出现为了增产而进行高强度劳作的事情。
以至于糜竺在田间巡视时,能够从田间农夫的脸上看出一丝悠然。
而等他仔细研究之后,再度恍然大悟,这种悠然的背后是公孙度大量的金钱投入,耧车耕作,水车灌溉,牛车运输,大量的器械投入,极大的减少了农户的劳动强度。
这种行为是具有传染力的,跟着农庄照猫画虎的小地主们,为了减少自己的强度,亦向市场求购工具、器械。
而这种农业对于手工业产品的急切需求,也大大促进了手工业的持续繁荣。
这一点,糜竺都从商部的文书记录中得到了证实,可以说,当前的辽东市场活跃,除了那些出海的军火订单,大多还是源于内部需求。
至于商业,农庄与大型商社的对接,简直是珠联璧合,商社所急需的大量原材料,生产加工能力,乃至是区域转运,农庄目前都可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