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凌瑶家地里的庄稼是请人收回来的,现在虽说十月份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没用收回,比如红薯是需要下了霜后再挖回来,这样红薯里面的含糖量比较高。
这个时空和现代古代有相同也有不同,这里有红薯和玉米,却是没有土豆、辣椒和番茄等,所以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十月初五这天,兄妹四个坐着家里的马车出发去京城。
这次回来夜凌瑶发现家里又买了人,又添了两辆马车,所以父母给三兄弟身边一人配一个小厮,只是给哥哥们跑跑腿,干点杂物,几个哥哥也不是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公子。
后面的马车坐着她的丫鬟和哥哥们的小厮,车夫还是很有水平的,基本没有颠簸的感觉。
一个时辰后,他们排队进了京城的街道上,因为现在正是科举考试的时候,所以京城也是比平时热闹几分。
街上随处可见的就是穿着学子服或者长衫的读书人的衣服。
夜凌瑶和夜凌歌都是第一次白天来京城的街道,所以看着热闹的街道,人声鼎沸,人山人海。
他们的马车根据二哥的指挥到了宅子门口,上方已经挂上了夜府的牌匾,他们下了马车,马车去了后门进入马鹏。
看着就很气派,不亏是一品大员的府邸,嗯嗯,现在是他们的。
夜凌瑶精神力一扫就把宅子理清了,但是吧!大是真大,占地面积大概有二十亩,布局也够复杂,大院子套小院子,各种回廊亭子。
一进正门,就看见一块很大的影壁,夜凌瑶不懂雕刻,但是上面的山水画却很既漂亮又真实。
一进院落分为两部分,马房和一排前的罩房,穿过影壁是一座宽大的月亮门,直接到了正院。
和老家的四合院布局一样,正房七间房,五大两小,左右厢房各三间。
正房肯定是父母住的,兄妹几人自己挑了院子,大哥在偏院住独自一个院子,二哥和三哥偏院两个互领的院子,夜凌瑶挑的院子是在正院的后面。
接着又给自己的院落起了名字,“我的夕瑶院。”
“飘逸院。”
“策风院。”
“歌语院。”
院子名字有了,接着二哥叫人去做牌匾。
院子的下人不多,所以到了午饭时间,还是他们自己解决的。
午饭过后,二哥去安排几人今晚的住处,大哥看书,三哥和夜凌瑶给二哥打下手收拾新家。
周管家没来,失误啊,等他来了,他们可以省多少事情啊!只希望爹娘快点安排好,早早进京吧!
十月初八下午夜凌瑶的父母和下人都过来了,听父亲说家里就剩郭老头和刘婆子几人,不是他们自愿留下打理家里的。
这几天夜凌瑶又知道了,二哥不光在京城买了一栋宅子,还有两个略小的三进院子、几个铺子和城外的庄子。
现在秋天可以酿各种水果酒水,还有夜凌瑶房子里面的烈酒,把农庄里改成酒坊,专门用于酿酒。
皇宫的四个门把京城分为东、南、西和北四城。东城是勋贵人和三品以上的大员,偶尔有富商居住;南城是各种的商铺及少数的住宅区;西城就是有点小钱的富裕人家和一些高门大院的儿女的嫁妆聘礼之类,用于出租;北城大部分住的是穷人家,也不乏有钱的富商等。
这些都是二哥说的,他现在不仅对京城比大哥还熟,还把自己的商业帝国也展开了一小部分。
夜凌瑶在二哥东说一句西说一句的话语中,知道了不少京城隐秘的消息,有些是猜测,有些已然确定。
父母来了,还带着大伯家的三堂哥夜凌夕,今年也是要下场考试的,也住在他们家。
夜父夜母来了就接着了管理宅子的任务,夜凌瑶这几天就闲了,最重要的周管家一个顶十啊!
房子大,底下的人就不够了,继续买人。管事的、厨艺、绣花、医术、记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