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年寒冬降临。这座海岛宛如被寒冷的气息紧紧拥抱,沉浸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海风呼啸着,带着丝丝凉意,毫不留情地掠过海面,掀起层层巨浪,狠狠地拍打着岸边那久经岁月洗礼的礁石。礁石在海浪的冲击下,溅起一串串白色的水花,如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项链,在空中短暂地闪耀后,又纷纷落入大海的怀抱。
天空宛如一块深邃的蓝宝石,湛蓝而澄澈,没有一丝杂质。洁白的云朵悠悠地飘浮在这片广袤的蓝天下,宛如一般,轻盈而柔软。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落在覆雪的大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闪烁着细碎而清冷的光芒,仿佛给这片洁白的世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和往年冬天一样,海岛透着宁静与祥和,但又有不同,孩子们放寒假了,给海岛添了几分热闹。加工厂里,工人们不像往常那般忙碌,多数上小半天班,中午饭后便各自回家,享受冬日的闲暇。即便如此,塑料厂的订单进度丝毫未受影响,只要完成既定工作,无需在厂里耗时间。
林小满站在加工厂院子里,看着工人们陆续下班,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加工厂已步入正轨,大家的生活也日益向好。她转身走进办公室,打算整理近期账目。
这时,阿泽和宛宛欢蹦着走进来。阿泽手里紧握着一本破旧的书,兴奋地说:“妈,我从张爷爷那借了本讲海洋养殖的书,里头好多新奇的养殖法子,兴许对咱家养殖池有用。”宛宛则拉住林小满的手,撒娇道:“妈,我寒假作业快做完啦,我想跟你去海边转转。”
林小满摸摸宛宛的头,笑着说:“好呀,等妈妈忙完手头的事就带你去。阿泽,你把书里有用的内容整理出来,咱们一起琢磨琢磨,说不定能给养殖池带来新变化。”
下午,林小满带着宛宛来到海边。海浪轻柔地拍打着沙滩,海风拂面,凉意沁人。林小满望着眼前辽阔的大海,思索着加工厂未来的发展。宛宛在一旁兴致勃勃地捡起贝壳,突然说道:“妈,要是把这些贝壳串起来,做成好看的玩意儿,拿到集上去卖,是不是能换钱呀?”
林小满眼睛一亮,说道:“宛宛,你这想法真棒!咱可以发动村里的人一起做贝壳工艺品,说不定能开辟个新营生。”正说着,她们碰见了赵伯。赵伯扛着一捆木头,准备去修理村里通往海边的小路。“小满,这路有些地方坏了,我去修修,不然大家走起来不方便。”赵伯说道。
林小满赶忙说:“赵伯,您辛苦啦。咱们得把村里的路修好,进出才便利。赵伯,您在这海边生活了大半辈子,您觉得咱这海岛除了现有的营生,还能做点啥增加收入?”
赵伯停下脚步,思索片刻后说道:“小满,咱海岛的海藻多,以前都是晒干当柴烧,听说有的地方能把海藻做成药引子,要不咱也研究研究?”林小满听了,眼前一亮:“赵伯,这主意好!等会儿我就和大伙商量商量。”
回到村子,林小满立刻召集互助组的成员们开会。大家围坐在村子中央的老槐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王大哥说:“小满,我觉得赵伯这主意靠谱,咱可以组织些人去采海藻,再想法子联系收购的商家。”李婶接着说:“对呀,另外咱也不能光指望这一样,咱们海岛的鱼干一直卖得不错,要不扩大点规模,多做些花样?”
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林小满安排阿泽去打听海藻入药的具体要求和收购渠道;王大哥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组织人员采集海藻;李婶和妇女们则研究鱼干制作的新花样,尝试添加不同的调料和晾晒方式;宛宛和小朋友们继续收集贝壳,为制作贝壳工艺品做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海岛上一派忙碌景象。阿泽四处打听,走访了周边几个渔村,向有经验的渔民和老中医请教,详细记录下海藻的采集标准和可能的收购商信息。王大哥带着小伙子们天不亮就出门,驾着小船在近海区域采集海藻,每次回来都满载而归。李婶和妇女们在院子里支起大锅,尝试用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