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吧,做好准备。”
钟小艾如遭雷击,呆立原地。她看着父亲冰冷而决绝的脸,终于明白一切已无法改变。家族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的情感,在巨大的政治风暴面前,侯亮平注定要被牺牲,而她,连悲伤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她最终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转过身,失魂落魄地走出了书房。沉重的木门在她身后关上,仿佛也隔绝了她最后一线希望。
赵立春的报复来得迅速而精准。尽管他本人远在北京,但其在汉东经营数十年所编织的巨大关系网络开始悄然运转。一连串加密电话从京城那座静谧的四合院打出,直达汉东省数位核心领导的私人线路。
第一个接到电话的是即将退休的刘省长。听着听筒里赵立春依旧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意味的声音,刘省长只是略微沉吟便满口答应:“赵书记你放心,一件小事而已,常委会上我会支持的。侯亮平同志确实需要换个环境锻炼锻炼嘛。”
紧接着,高育良也在自家书房接到了电话。他听着赵立春的指示,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闪烁不定,但最终化作一声轻叹:“立春书记,我明白。年轻人犯了错误,确实应该给个改正的机会。少年宫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我赞成这个安排。”
李达康接到电话时正在批阅文件。他听着赵立春的话,只是简练地回了:“老领导,我明白。”便挂断了电话。对他而言,侯亮平的命运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不能在这个时候得罪赵立春,不能陪着赵立春沉船。
组织部长吴春林接到电话后,更是立即表态:“老书记您指示得对!侯亮平这种不讲政治规矩的干部,确实不适合在重要岗位。少年宫主任虽然是平调,但更能发挥他的特长嘛!常委会上我一定支持!”
这一圈电话打下来,赵立春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这些在汉东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或许彼此政见不合,或许暗中有各种矛盾,但在对待侯亮平的问题上,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对他们而言,这确实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侯亮平虽然是钟家的女婿,但如今明显已是钟家的一枚弃子。为了一个弃子去得罪仍有余威、且明显动了真怒的赵立春,无疑是一笔极不划算的政治买卖。
更重要的是,赵立春在汉东经营这么多年,与在场众人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或是提携之恩,或是利益交织,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陪他一起沉船。顺势而为,送个顺水人情,成了最明智的选择。
第二天上午的省委常委会上,关于侯亮平同志的职务调整议案被正式提出。组织部长吴春林拿着准备好的材料,照本宣科地宣读:
“侯亮平同志在省作协工作期间,表现出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考虑到省少年宫目前急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议由侯亮平同志担任少年宫主任(副厅级),充分发挥其特长...”
会场出现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所谓的“平调”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流放。少年宫主任虽然也是副厅级,但谁都知道那是个彻头彻尾的闲职,省作协主席已经是二线中的二线了,而少年宫主任则是大谷底了。
刘省长率先表态:“我看这个安排很妥当嘛。少年宫是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阵地,需要侯亮平这样有活力的同志去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