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魂水顺着老槐树的沟壑蜿蜒而下,在深褐色的树皮下钻出细密的孔洞,发出“滋滋”的轻响,像春蚕啃食桑叶,又像烙铁烫过皮肉。萧夭握着玄铁剑的手微微用力,指腹按在剑鞘上雕刻的龙睛处,感受着剑身传来的震颤——那是她以十三种毒草提炼的蚀魂水,专破玄门阵法,遇邪祟便会生出腐蚀性的青烟,此刻正顺着树脉往深处钻,所过之处,树身的沟壑里不断渗出泡沫,泛着诡异的粉紫色。
“轰隆——”老槐树突然剧烈摇晃,扭曲如鬼爪的枝桠在雨幕中疯狂抽打,暗黄色的叶子簌簌坠落,砸在青石板上发出“噼啪”的脆响。更骇人的是,树影婆娑间突然浮现出无数模糊的人影,有披红嫁衣的女子,有垂髫稚子,还有挑着担子的商贩,他们面目不清,四肢却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像是被无形的线牵着,在枝叶间痛苦地挣扎,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哀鸣,听得人头皮发麻。
“爹,护住周围百姓。”萧夭的声音透过风雨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根挂着“苏”字青石的枝桠,青石已被蚀魂水浸得发亮,石面上的刻痕里渗出淡青色的雾气,“这些魂魄被锁了太久,离体时会带戾气,别伤着镇上的人。”
萧逸辰早已站在巷口,玄色锦袍被风灌得鼓起,周身散发出的威压如无形的屏障,将那些试图冲出前街的魂影一一逼回树内。他望着女儿专注的侧脸,雨水打湿了她的鬓发,贴在脸颊上像层薄纱,却遮不住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那里面有对母亲的孺慕,有对邪祟的憎恶,还有与年龄不符的冷静。恍惚间,他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太医摇着头说“小姐先天不足,怕是活不过十岁”,他抱着三岁多的萧夭,在漫天风雪里叩遍了玄门道观;又想起她七岁那年,蹲在王府的药圃里,把剧毒的“断魂草”当成兰花养,指尖沾着草汁却笑得灿烂……谁能想到,这个被断言活不长久的孩子,如今既能以毒草救人,又能以玄术护魂。
“滋啦——”最后一滴蚀魂水顺着剑刃滑落,滴在树身最深的那道沟壑里。刹那间,老槐树发出一声凄厉的嘶鸣,整棵树剧烈震颤,枝桠“咔嚓”断裂,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年轮,每一圈年轮里都嵌着细碎的白骨,在雨幕中泛着冷光。一道淡青色的魂光突然从断口处冲出,像挣脱束缚的流萤,在空中盘旋半周,直直撞向萧夭掌心的寻魄佩!
“出来了!”萧夭低喝一声,指尖灵力暴涨。寻魄佩瞬间爆发出柔和的白光,如慈母的怀抱般将那道魂光轻轻裹住,两道魂光相融的刹那,萧夭脑中突然闪过一段清晰的画面:油灯如豆,穿青色襦裙的女子正坐在雕花窗前,指尖捏着刻刀细细打磨一块槐木,木桌上摊开的玄门古籍里夹着几片干枯的花瓣,她嘴角噙着笑,鬓边斜插着朵新鲜的白玉兰,正是母亲年轻时的模样。
“娘……”萧夭轻抚玉佩,玉面已变得温热,像是母亲的手。她眼眶微热,正要开口,脚边的泥土突然“咕噜”冒泡,被蚀魂水侵蚀的地面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个半尺见方的暗格,黑檀木打造的盒子嵌在其中,盒面上雕刻的缠枝莲纹与寻魄佩如出一辙。
“这是……”她蹲下身,指尖拂去盒盖上的湿泥。木盒入手微凉,锁扣是黄铜制的,刻着个极小的“苏”字,轻轻一碰便“啪”地弹开。一股浓郁的墨香混合着陈旧的樟木味扑面而来,里面铺着层暗红色的绒布,放着一本泛黄的线装日记,还有十几个形态各异的木雕小人——有梳双丫髻的丫鬟,有戴乌纱帽的官员,甚至有披甲执剑的将军,每个小人都栩栩如生,眉眼间透着灵气。
萧夭拿起日记,纸页边缘已有些脆化,指尖一碰便簌簌掉渣。娟秀的字迹落在泛黄的宣纸上,带着淡淡的墨香,正是母亲的笔迹:“庚子年三月初七,于落魂镇得聚魂木,其心能养魂,可雕为器……”“四月廿三,周老丈赠槐木一方,言此树有灵,可作温魂阵眼……”“六月初一,阵法成,以七情为引,养魂器十三,待他日功成,可护逸辰与夭儿平安……”
一页页翻下去,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原来母亲当年送她去了王府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