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天才工程师托马斯瓦特,投奔大夏,並被皇帝陛下破格册封为“工部高级顾问”,赐予官职、豪宅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京城的西洋商人圈子里传开。
紧接著,又通过远航的商船,跨越重洋,传回了欧洲大陆。
这个消息,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开始,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和资本家,都对此嗤之以鼻。
“一个叛国的小技工而已,被东方的野蛮人收买,有什么大不了的”
“东方皇帝不过是想偷窃我们大英帝国的技术罢了!可笑!”
英国议会,更是反应激烈。他们公开下达了通缉令,宣布托马斯瓦特为“叛国者”,凡是在大英帝国及其殖民地內,窝藏或协助他的人,一律以叛国罪论处,直接送上绞刑架。
他们试图用这种高压手段,来恐嚇那些可能心怀异志的工匠和学者。
然而,他们低估了“榜样”的力量,也低估了那个东方帝国,对欧洲底层知识分子的吸引力。
就在瓦特投奔大夏的半年后,龙兴十七年,冬。
一艘悬掛著普鲁士商船旗帜的船只,悄悄地停靠在了大夏天津的港口。
船上,走下来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坚毅,五十岁上下的德国人。他穿著一身不起眼的商人服饰,但那挺拔的站姿,和锐利的眼神,却暴露了他军人的身份。
他,就是海因里希冯克劳塞维茨,前普鲁士军事学院的战术学教授。
海因里希,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一个军事理论家。他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对战爭艺术的研究上。然而,他的许多超前的理论,例如“战爭是政治的延续”、“全民战爭”、“集中优势兵力於决定性地点”等等,在当时保守的普鲁士军界,被视为异端邪说。
他反对普鲁士与英国结盟,共同对抗东方。他认为,在不了解对手的情况下,贸然与一个能轻易击败沙俄帝国的庞然大物开战,是极其愚蠢的。
为此,他遭到了军方高层的排挤和打压,最终被剥夺了教职,鬱鬱寡欢。
就在他人生最灰暗的时候,他听到了关於大夏,关於那位“传奇帝王”的传说。一个尊重知识,甚至亲自研究军事和科技的皇帝,对他產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於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在普鲁士的一切,带著自己尚未完成的著作《战爭论》的手稿,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程。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艘来自新大陆——美利坚的商船,也抵达了广州。
一个满脸络腮鬍,眼神中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年轻人,走下了舷梯。
他的名字,叫马克吐温。当然,这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塞繆尔克莱门斯。
他是一名记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亲眼目睹了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大陆上,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屠杀和压迫。他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一篇篇报导,揭露这些血淋淋的真相。
结果,可想而知。
他的报社,被英国殖民政府查封。他本人,则被以“煽动叛乱”的罪名,驱逐出境。
无处可去的他,听一个去过东方的水手说,遥远的大夏帝国,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那里的皇帝,鼓励言论,开办报纸,似乎是一个真正开明的君主。
抱著试一试的心態,他登上了前往东方的船。他想亲眼看看,这个被欧洲人称为“东方怪物”的帝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海因里希和马克,只是一个缩影。
在他们之后,陆陆续续,又有数十名来自欧洲各国的学者、工程师、医生、艺术家,通过各种隱秘的渠道,千辛万苦,来到了大夏。
他们之中,有因发表“日心说”而被教会迫害的义大利天文学家;有因进行人体解剖实验而被斥为“瀆神者”的法兰西医生;还有因画作风格过於“写实”,不被贵族老爷们喜欢而穷困潦倒的荷兰画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