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海哥开始教他们最基础的东西:打绳结、爬桅杆、辨识风向、观察水流。
他教的东西,没有任何哨的理论,全都是在海上能保命、能打仗的实用技巧。
比如打绳结,他要求每个人,必须能在十息之內,蒙著眼睛,打出五种不同的水手结。做不到的,就一遍遍地练,练到手指磨破,流出血来。
比如爬桅杆,他让士兵们脱光了鞋,光著脚,在涂满了油的桅杆上,比赛谁先爬到顶。掉下来的,就从头再来。
玛哈王子和那些大臣们,一开始还觉得他是在瞎胡闹,是在虐待士兵。但几天之后,他们就看出了门道。
这些经过海哥“折磨”的士兵,一个个虽然叫苦连天,但眼神,却变了。变得坚毅,变得沉稳。他们的身体,也变得更加结实,更加灵活。
一个月后,大夏援助的第一艘小型蒸汽巡逻艇,运抵了曼谷。
海哥二话不说,就带著一百名他认为“勉强合格”的士兵,登上了船。
他没有教他们如何开炮,如何作战,而是直接下令,开进深海,让他们在剧烈顛簸的船上,生活了整整七天。
这七天里,几乎所有人都吐得昏天黑地,把胆汁都吐了出来。
但当他们返回港口时,所有人都已经適应了海上的风浪。
“恭喜你们,”海哥看著这群脸色惨白,却强撑著站直身体的士兵,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从今天起,你们才算是个真正的水兵。”
玛哈王子,彻底服了。
他终於明白,大夏皇帝,为什么会派海哥来。
这位將军,教的不是书本上的海军操典,而是从血与火的大海中,总结出来的生存法则。这正是暹罗这支新建的海军,最需要的东西。
他立刻下令,在全国范围內,按照海哥的標准,招募新兵。並完全仿照大夏水师的建制,组建了暹罗歷史上第一支“皇家海军”,自任总司令,並上书请求大夏皇帝,册封海哥为“首席教习总官”。
海哥在南洋,为大夏训练“海上保安队”的同时,大夏京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隨著高丽、倭国、暹罗等国,相继彻底倒向大夏,並从“大夏模式”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整个东亚、南洋,都掀起了一股“入夏学习”的狂潮。
琉球国王,派出了世子,常驻京城,学习汉学。
吕宋的苏禄苏丹,献上了大批珍珠,只为求得几名大夏的造船工匠。
就连远在西域,一向桀驁的浩罕汗国,也派来了使团,表示愿意开放商路,並请求大夏派遣“农技官员”,去指导他们种植。
京城的“番商区”,扩建了三次,依旧是人满为患。
这里,儼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联合国”。
高丽的贵族子弟,会为了一个进入皇家理工学院的旁听名额,爭得头破血流。他们在这里,不仅能学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能结交大夏的权贵,为自己的家族,铺平未来的道路。
倭国的商人们,则操著一口流利的“江户味”汉语,在各个商行之间,奔走忙碌。他们用本国的白银和木材,换取大夏的生丝、铁器和书籍,然后通过刚刚开始铺设的铁路,运回国內,赚取惊人的差价。
暹罗的使臣,则成了兵器监和格物院的常客。他们挥舞著大夏的宝钞,大批量地订购火枪、火炮,以及……一切与“蒸汽”有关的机器。
大夏的文化、货幣、技术、標准,如同奔流不息的江河,通过这些使节和商人,涌向四面八方,潜移默化地,改变著这个世界的面貌。
一个以大夏为太阳,周边各国为行星的,崭新的世界体系,正在形成。
这一日,早朝。
鸿臚寺卿出班奏报:“启稟陛下,开春以来,已有三十七国遣使来朝。其中,高丽、倭国、暹罗、琉球四国,上表请为我大夏『永世恭顺之藩』,愿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