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
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如是一来,大家反而越是好奇,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接下来几日,南城春花巷姜大夫成了镇远县百姓茶余饭后最热的话题。
称奇的多,赞叹的有,惊畏的也有。
惊畏的原因,还是那几个山贼的死。
虽然死的是作恶的山贼,这些人对姜晚的用药本领更多了恐惧。
出手则死啊……
出门时,姜晚隐约听到过“毒医、鬼手、杀人不眨眼”等字眼。
有街坊甚至跟她身上有瘟疫似的,看见就躲,躲得飞快。
对此,姜晚没太在意,流言止于智者。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还是有人找她看诊的。
虽然不多,但她相信情况会变好的。
她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赶紧把医馆要用的一应药品用具置办起来才是。
只看诊开药方还是不方便,患者还得绕一圈去药堂抓药,麻烦。
她在这方面没什么人脉,看来还得找顾掌柜帮帮忙。
姜晚已经在思索下一个问题,许大娘则还停留在对无稽流言的愤怒之上。
“说那些话的人坏,听的人更是蠢又蠢,人家说什么都信,人云亦云,一点脑子都没有。”
许大娘是来认门的,跟着衙门管账目银钱的钱书吏顺道一起来。
至于钱书吏来,则是代表何县令来发赏的。
安民剿匪可是政绩啊。
是的,那几个山贼,最后都成了县衙的政绩了。
管他事实上是谁灭的,县衙对上文书都是衙门的功劳,是何县令的功劳。
姜晚料到会如此,也乐见其成。
何县令都帮她翻了案,她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何况何县令是个讲究人,这不是给她补偿来了吗。
两匹绢布,还有一匣子滋补药材,外加十两纹银。
加起来怎么也得二十几两,这就不少了。
姜晚很满意,还不忘借花献佛,把得来的赏赐匀出来一点分给钱书吏。
钱书吏很高兴,倒也不是因为这点好处,而是觉得自己这趟差事做得不错。
这差事还是他抢来的,一是为借机讨好新县令,二则为结识一下姜大夫。
这可是位神医,人吃五谷杂粮就没有不生病的,不定哪日还有求到对方的时候,攀上点交情总没错。
钱书吏衙门还有不少事情,差事办完又赶紧回去了,留下许大娘跟姜晚扯闲篇。
许大娘还在生气,气荒唐的流言坏了事。
姜晚不解,“坏什么事?”
她生得好,眉目如画,鹅蛋脸庞,一脸福相。
许大娘越瞧越觉得可惜,“还不是我那没见识的侄媳妇。
我先前不是说要说和你跟我家侄孙子吗,本来谈得好好的,等我侄孙从府学回来就安排你俩见一面的……”
姜晚一脑门问号。
咦,什么时候谈好的,她怎么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