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还记得我吗?”
再次走进初中时的校园,看着新一代的孩子们活力十足地跑来跑去,方招招还怪感慨的。
她打听到原来教自己的老师现在的办公室,踏着夕阳的余光,走了进去。
现在已经放学了,老师还没有下班,坐在工位上批改学生的作业。
听到门口传来的声音,方招招曾经的班主任余遂平抬头,认出方招招那张脸,不由惊喜。
“方招招!你是来看我的吗?”
她知道方招招考上了清大,现在也毕业好几年了,一直不知道方招招近况,就在这个意想不到的时间段,方招招来学校找她了。
余老师笑着说:“我怎么可能不记得你呢?你可是我教过的学生里唯一一个考上华清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你留在京市了吗?”
方招招微微笑了笑,说:“我在京市留了几年,现在回老家了,入职了一家补习班,老板对我委以重任,把整个新县的业务都交给我了,所以啊,今天来找老师你,是想请你介绍点生源。”
来看老师,方招招不是空手来的,手上还提着些礼品,一只手提的是西瓜,一只手提的是一箱牛奶。
余老师脸上闪过可惜的神色:“唉,体制内的工作是一眼望得到头,但也稳定,留在京市以后也是有可能升上去的,不过回来也好,老师尊重你的选择。”
“补习班?县城里没听说过有补习班机构啊。”
说到补习,余老师不禁想起花晚迟,虽然她本人没有教过花晚迟,但当时花晚迟在学校里可是很出名的。
曾经校长甚至专门批了一间教室,供花晚迟带着同班同学和同村的人补课。
花晚迟在的那几年,考上中专和高中的,有一大半的人都是她教出来的。
但凡是经历过花晚迟在的那几届的老师都不可能忘记花晚迟这个学生。
在当时绝大多数人舍不得读书的年代,可以说,新县补课的先河就是花晚迟创造的,前无古人,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后来者。
余老师站起身,走出办公室,站在走廊上,看着渐渐浓绿的树叶,感慨:“距离你在这里读书也过去十多年了。那时候和现在真是两个样子,变化很大。”
方招招也不禁恍若隔世了一瞬,她读书那时,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她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做生意赚伙食费。
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多快啊,大家收入提高,不再愁吃穿,更重视小孩学习了。
方招招笑道:“我们的补习班刚起步,主要针对的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帮他们提高成绩,补习班的老板说不定老师你也认识。”
花晚迟一路成绩优异,连方招招都自叹不如,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学校老师应该都有所耳闻。
余老师一下明白了,转着头看向她,“花晚迟?”
方招招点头:“对。”
余老师失笑:“我记得她是上了京大吧,没想到你现在竟然在她手下做事——不对啊,她现在应该还没大学毕业吧?”
方招招说:“她本人在京市边读大学也边经营补习班,新县这边就是由我负责。”
余老师想起当年方招招中考完也是找自己介绍生源,给他们当家教补习,赚读高中的费用。
方招招和花晚迟都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大方村,可见大方村盛产人才。
闪过诸多思绪,余老师说:“作为教过你的老师,我肯定帮你介绍,不过能不能留住人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方招招脸上闪过斗志:“老师,我会说服他们的。”
从初中老师这里回来,方招招转头又买了一批水果和香烟去找了高中老师。
高中的班主任是个男老师,因而方招招带了些香烟,看见方招招这个得意弟子回来探望,高中班主任自然也高兴。
每年县一中都会出好几个京大和华清,但不妨碍他还记得方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