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单论境界,别说在武林中,便是在寺中也排不上号。
但在了因和全寺僧众心中,他的地位却无比崇高。
寺里私下偶尔有人会带着善意的调侃,说老方丈有些“市侩”,但凡能得到些许好处、对寺院或他人有益的事,他总会不遗余力地去争取。
就比如这次下山,他之所以以高龄之躯,亲自去为山下的张员外家做法事,正是因为张员外家许下的酬劳,比寻常法事要多。
而这多出来的银两,不是用来给寺内年轻弟子们添置过冬的僧衣,便是预备着遇到灾荒,可多买些米粮,为周遭贫苦的百姓施粥布善。
类似这样“精打细算”的事情数不胜数,他从不觉得方丈之尊亲自去谈这些“俗务”有何不妥。
也正因他这份时时处处为弟子、为苍生着想的慈悲心肠,纵使他年事已高,修为不复当年,却依旧是青林禅院上下最为敬重爱戴的方丈。
匆匆拜别了空找首座,了因脚步急促地朝着方丈禅院走去。
越是靠近,他的心情便越是沉重与急切交织。
来到禅房外,他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因赶路而略显凌乱的僧袍,这才轻轻叩响了房门。
“进来。”屋内传来一个苍老却依旧温和的声音。
了因推门而入,只见禅房内陈设简朴,一如往昔。
窗边的书案后,老方丈空消正伏案而坐,就着窗外透入的天光,眯着眼,一笔一划地认真抄写着经文。
听到开门声,他缓缓抬起头,花白的眉毛下,那双因年迈而有些浑浊的眼睛费力地辨认着来人。
待看清是了因时,老方丈脸上立刻绽开了欣喜的笑容,他放下手中的毛笔,颤巍巍地便要站起身:“了因?是你回来了!”
了因见状,连忙快步上前,扶住老方丈:“方丈,您快坐着。”
他注意到,老方丈的面容果然如空找首座所言,消瘦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但那双看向自己的眼睛里,却依旧透着熟悉的、温和而慈祥的光彩,这让他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老方丈却执意要亲自招待,他轻轻推开了一因搀扶的手,走到一旁的小几边,动作缓慢却坚持地为了一因斟了一杯清茶:“一路辛苦,先喝口茶润润喉。”
两人在蒲团上相对坐下。
老方丈仔细端详着了因,眼中满是欣慰:“算算日子,你也该回来了。这次出去,又带回来什么‘好东西’了?”
见了老方丈这般“市侩”模样,与往日并无不同,了因心中的阴霾也被驱散了几分,不由得笑道:“方丈您还是老样子。这次贫僧运气不错,得到了一些药引,至于辅材,已经让药王院去采购了,估计很快就能备齐,这次应该又能炼制出不少品质不错的气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