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洒满吴家堡,曾经沉寂的工地如今人声鼎沸 —— 三百面红旗插在工地各处,三千名招募来的工匠、青壮列队而立,叶青云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手中高举着一面刻有 “吴家堡” 三字的木牌,声音洪亮如钟:“今日,咱们重启建城!八万两白银在手,百万块青砖备足,三个月修完城墙,半年内军营、广场全建成,让吴家堡真正立起来!”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青壮们挥舞着手中的铁锨、瓦刀,工匠们摸着身旁的滑轮组、轨道车,眼里满是干劲。这一年多的积累,不仅让银号存够了建城资金,砖窑还烧制了三百万块青砖,堆在工地旁像一座座青色小山,足够将城墙、军营、广场全铺满。
一、城墙建设:滑轮助吊装,三月合龙脊
城墙建设是重中之重,叶青云把唐师傅和五十名老工匠分到城墙组,还调了一千名青壮,按 “三段分工” 推进 —— 东段从东门到北门,中段从北门到西门,西段从西门到南门,每组配三十辆轨道车、十套滑轮组,确保效率。
开工第一天,东段工地就热闹起来。青壮们推着轨道车,将青砖从砖堆运到城墙根,每辆轨道车一次能运五百块砖,比去年的马车快了三倍;工匠们则用滑轮组吊装基石 —— 那些一尺见方的青石,之前需要六个人扛,现在两个青壮拉着绳索,滑轮组 “咯吱” 转动,青石就稳稳吊到城墙顶部,再由工匠们用水泥砌筑。
“注意水泥比例!一份水泥配三份沙子,水不能多,不然墙会裂!” 唐师傅拿着木锨,在搅拌槽旁指导青壮。搅拌槽是去年改良的,加装了脚踏板,青壮们踩着踏板,搅拌架飞速转动,水泥和沙子很快搅成均匀的灰浆,比人工搅拌快了十倍。
城墙的结构比去年更精细:底部用三尺厚的青石打底,防止雨水浸泡;青石之上砌青砖,每三层砖铺一层水泥,砖缝里的水泥要填实,用瓦刀刮得平整;城墙顶部宽三丈,中间是双排车道,用青砖铺得严丝合缝,两侧砌半尺高的护栏;每隔两公里,就预留一个炮台底座,底座用整块青石铸造,中间嵌着铁轴,等大炮研制好就能直接安装。
到了六月初,东段城墙率先完工。站在东门城楼,能看到城墙像一条青色巨龙,从东门蜿蜒向北门,顶部的车道宽敞平整,马道盘旋着通向城墙顶,炮台底座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唐师傅摸着城墙,笑着对叶青云说:“这墙比去年结实多了!用了滑轮和轨道车,三个月就完成了东段,照这速度,七月底就能全砌完!”
果然,七月底的那天,最后一块青砖砌在了南门城楼旁,整个城墙终于合龙。叶青云带着众人登上城楼,俯瞰整座吴家堡 —— 城墙高两丈五、厚一丈二,周长十里,四座城门巍峨矗立,城楼上的 “迎曦门”“望岳门” 等匾额闪闪发光,城墙上的士兵来回巡逻,一派固若金汤的景象。“咱们的城,终于立起来了!” 叶青云感慨道,身旁的工匠们纷纷点头,眼里满是自豪。
二、军营建设:规整划营垒,五日成一坊
城墙完工后,一千名青壮转去建军营,由王五和唐不三负责规划。军营选在吴家堡东侧,靠近工业区,占地两百亩,按 “三坊一校” 布局 —— 东坊是营房,西坊是兵器库和马厩,南坊是伙房和医疗站,中央是训练场。
王五拿着图纸,给青壮们划分任务:“每五人一组,建一间营房,五天内要完成东坊五十间营房!” 营房是标准化设计:每间房宽三丈、长五丈,用青砖砌筑,屋顶覆瓦,里面摆五张木床,床旁是储物箱,墙上挂着兵器架。青壮们用轨道车运砖,用滑轮组吊房梁,效率极高,不到五天,东坊的营房就整齐排列在工地上,像一片青色的方阵。
西坊的兵器库是重点:墙体用三尺厚的青砖砌筑,门用精铁打造,里面分三层 —— 下层放长矛、腰刀,中层放弓箭、箭囊,上层放投石机零件;马厩在兵器库旁,能容纳两百匹战马,马厩里铺着干草,每间马厩前有饮水槽,地面用青石板铺就,方便清理。唐不三带着护卫队队员,亲自检查兵器库的门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