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又发现轲比能的女婿郁筑鞬,是个不错的人才。
遂有了让郁筑鞬将轲比能取而代之的想法。
大汉在鲜卑的代理人是需要符合大汉的利益的,而轲比能并不符合大汉的利益。
刘备则是看懂了刘封的心思,从入轲比能大帐开始就一直扮演“老好人”形象,与刘封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其实是在故意给轲比能一个降而复叛的借口,譬如“不是我轲比能负了大汉陛下,而是大汉陛下年迈,燕王又对我多有不满,我只是在自保”等等。
人一旦有了借口,就敢铤而走险。
刘封频频劝酒,郁筑鞬喝得烂醉如泥。
在刘封刻意的引导下,郁筑鞬就连轲比能在漠南有几个女人几个儿子都给抖了出来。
令人将郁筑鞬好生看护,刘封这才与刘备聚头商议。
“郁筑鞬虽然胆魄才能不如轲比能和步度根,但胜在容易掌控。只要让轲比能和步度根合理的死去,再助郁筑鞬掌权,父皇就可利用鲜卑人在并州挂上大汉的旗子。”刘封徐徐道出计划。
刘备的语气则有担忧:“鲜卑人与汉人习性不同,养虎易为患,可不能小觑了。”
刘封不以为意:“自古以来,边患的根本原因在于朝廷腐败且举止失措;养虎虽然易为患,但只要饲虎的人足够强大且恩威得当,就不怕虎患。”
若只是杀,鲜卑人是杀不尽的。
草原上的族群太多。
就譬如匈奴被杀尽了,鲜卑人就取代匈奴成了新的边患。
鲜卑人被杀尽了,就会有其他的草原族群将鲜卑人取而代之,又成为新的边患。
以大汉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还无法做到将整个北方大草原都纳入版图管控,依靠杀戮来消除边患是不现实的。
历朝历代,也多为设置类似于“护某某校尉”的方式来管控,即便是号称天可汗的李世民也是用恩威来令胡人蛮夷臣服。
刘封同样如此。
至于养虎为患?
刘封更信顾炎武那句: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若不能谋之,那么政权更迭被取而代之是天命如此,就别想着哭委屈。
比如某个直接导致了五胡乱的政权,被人唾骂千年也是自作自受。
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流传后,基本就不会有万世一朝的可能,没那本事就别尸位素餐。
倘若保不了国,其君臣肉食者应该多想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归咎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