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嘱了寇安国后,刘封又派人给休假的岳举等将校传讯。
要谋大事,必重隐秘。
奇袭平春是计划中极为关键的一环,非嫡系的将校刘封信不过。
由于刘封在江陵城中大肆收买人心,且还让尚书令法正都被气得回家怒骂了刘封一个时辰。
这也让江陵城中的流言愈演愈烈。
宫中。
吴懿再次被吴皇后召见。
“如今太子亲征,燕王又在江陵城中大肆收买人心,陛下不仅不劝阻反而纵容二子相争,本宫深感忧虑,不知有何良策可以规避祸事。”
吴皇后这段时间的愁容几乎没怎么散去。
尤其是当初刘禅在宴席上失言与刘封相争被泄露后,吴皇后更感愧疚,认为是没有约束好宫中人材让流言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吴懿同样不好受。
来来回回的奔波,不仅没能劝和成功,反而被众人瞧出了端倪,成了流言升级的推动者。
在整个江陵流言事件中,不论是吴皇后还是吴懿,都成了刘封用来推动计划的棋子。
本情流露,最容易引人生疑。
“皇后不如再召燕王入宫。”吴懿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的给吴皇后献策。
如今连刘备都下场了,吴懿内心其实是忐忑的。
不献策吧,吴皇后不心安;献策吧,万一坏了刘备的计划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若能召燕王入宫,本宫早就召了,可燕王自那日宴席后,对本宫的召见一直都视而不见。”吴皇后唉声叹气。
好端端的,怎么就变成了如今这模样?
良久。
吴懿又想了个办法,道:“皇后可写密信,我趁夜送去燕王府中。”
顿了顿。
吴懿又道:“皇后可再假装染病,施以情义请燕王助太子一臂之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或有转圜之机。”
吴皇后想了想。
吴懿的办法虽然不是什么好办法,但也值得一试。
当即。
吴皇后就亲笔书信一封,让吴懿连夜送去燕王府,同时又在宫中假装染病,营造出吴皇后为二子相争一事而忧虑生疾。
吴懿不敢怠慢,连夜来见刘封,具言吴皇后染病一事,又呈上了吴皇后的密信。
见刘封眉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