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曹植势力的存在,导致邺城政治集团持续分裂,虽然体现了平衡的政治权谋,但客观上也加剧了曹魏内部的派系争斗。
曹操能犯的错误,刘备同样能犯。
天下英雄唯你我,年迈了昏聩点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只是这如何昏聩,也是有讲究的。
既要昏聩到让曹魏君臣相信刘备真的“昏聩”了,又不能真的让大汉政治集团分裂。
这其中的度是需要把控的。
思索片刻,刘备直接询问:“朕应该如何昏聩?”
在刘备思考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有了计较,遂道:“陛下可正式下诏,封燕王之子刘林为吴侯,赐婚孙权之女孙鲁育为刘林之妻,念刘林和孙鲁育年幼,可暂将孙鲁育养于皇后宫中,待成年后即可奉诏成婚。
再论燕王平江东、取合肥之功劳,加封燕王为大将军、兼徐州牧、假节钺都督徐扬诸军政,享‘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之权。
燕王麾下周鲂,可擢升为扬州刺史;陆逊,可擢升为平北将军兼庐江太守。
其余文武,由燕王自行委任呈请。”
刘备一听,眼皮子都忍不住直跳。
诸葛亮这是要搞大事啊!
虽说刘封平江东、取合肥是得封赏,但由刘备直接封赏刘封为大将军其实是不合适的。
正常而言。
应该是刘备死后,由刘禅来加封刘封为大将军,这叫君恩。
可刘备直接让刘封为大将军,等刘禅继位后就封无可封了。
换个正常的皇帝,都不会让刘封在这个时候当大将军,这哪里是封赏刘封,分明是在故意挑起刘封刘禅的对立。
话说回来。
不少帝王又都喜欢这么玩,尤其是本身有本事的帝王,都喜欢拿一个儿子当另一个儿子的磨刀石。
帝王多寡恩。
这基本上都是共识了。
似刘备父子这般重感情的是很少见的。
诸葛亮让刘备昏聩,其实是让刘备用“常见的皇帝思维”来表现出昏聩。
“会不会太冒险了?”
刘备思考许久,有些担忧。
用得好,那叫奇计;用不好,那叫昏招。
诸葛亮凝声道:“陛下的担忧,臣也清楚。然而,不论陛下是否昏聩,朝野内外的明争暗斗都不会因此而停息。
流言计只是一介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