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63章 福兮祸兮

第163章 福兮祸兮(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封界 武逆焚天 执红伞,御万魂,废材小姐竟是罗刹鬼帝 舍命替小舅子从军,归来跟我要战功 鉴宝天眼:我在都市捡漏成首富 离婚后,我的战神身份藏不住了 邀演无用的丈夫,我靠破防成顶流 莫纳德遗迹 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啊 高武:我以剑道证长生

官的问题变得越突出。

为此,文彦博觉得眼下需要打压一下这股不良风气,办法就是提拔和奖励那些不重名爵但又政绩显着的地方官员,对那些一心谋官却不干实事的人则一律予以回绝或裁抑。

在查阅官员档案和工作业绩后,文彦博奏请赵祯对三名官员予以提拔,这三人分别是:工部郎中张瑰、殿中丞王安石、大理评事韩维。

张瑰在外为官十余年政绩显着却不曾一次主动申请磨勘以晋升,文彦博奏请将其加为直史官并兼两浙转运使。

王安石以二甲进士第一名出任外官,按制他在任满之后即可申请求试以充任馆阁官员,但王安石连续干完几任之后都没有申请进京入试,即便是朝廷文让他进京赴试也被他以要照顾亲老为由给拒绝。

文彦博认为王安石这种年轻官员能够如此恬然自守实乃官场楷模,所以应当再次召其入京并对其加以着重培养。

至于韩维,他本是已故参知政事韩亿的儿子,此人虽以恩荫入仕却好古嗜学且颇有大才,但他却多次婉拒他人的举荐安于自守,文彦博奏请赵祯让学士院对韩维予以酌才体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祯在文彦博的奏请下给张瑰加官并赐其三品官服,而对于王安石和韩维则是下诏让他二人赴京接受朝廷的考核和选拔。

对此,张瑰欣然受领,而王安石和韩维则“倔强”

到底,他二人都借故谦辞。

未来的王相公此时正在舒州(今安徽潜山)担任通判,他这时候还不想回到京师。

这会儿他拒绝了宰相文彦博的好意,几年后他还会拒绝重回京城并担任两府大臣的欧阳修对他的举荐,他得等到七年之后才会以进京述职的名义重回开封。

那时候的他已经在地方上历练多年,他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积弊也都有了系统且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与他一道回京的还有一份力劝赵祯变法以图强的奏疏,那便是长达万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见老同学文彦博这边干得如此起劲,包拯也在这时候决定给文彦博加一把火。

在他的举荐下,越州知州杨纮晋升为荆湖南路转运使,建州知州王鼎晋升为提点河北路刑狱。

在当时,这二人皆为当世之能臣干吏。

如果说上述之事都只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大宋官场的风气,那么文彦博接下来的这个举动可就是不是小刀子割肉那么简单,而是不深不浅地在官场上插了一刀,其目的仍然是为了解决冗官这个问题。

在此事件上,文彦博更是展现了他长袖善舞的功力,他的老同学包拯和吴奎支持他,就连御史台的长官王举正也在这件事上和他站到了一起。

这年七月,赵祯对中书省呈上的一份官方文件做出了御批并以皇命的形式下全国:至今起,年过七十且无法胜任本职的官员中,官阶在少卿、少监以下者由地方转运使和提点刑狱司具文上奏,在京官员则由御史台和审官院予以裁处;担任馆阁、台谏以及地方提刑之职的官员由中书省负责裁处;待制以上的官员则许其致仕并由朝廷优加恩礼。

这个政策的出台虽然不能让冗官的现象得到明显减轻,但千里之距始于跬步。

也正如前所言,在这种事情上,蚕食远比鲸吞更能彻底地解决问题。

文大宰相一边指导中原和江南的抗灾,一边又在为宋朝的积弊而“呕心沥血”

,但他应该不会在这些事情上有受虐的感觉,因为这些事本就是他自己愿意去做的,他也因此而甘之若饴。

工作狂的快乐,很多人都不会懂。

相较而言,跟皇帝、大臣和后妃之间的人情世故才会让文彦博感到累觉不爱。

正当文彦博铆足干劲在他心中的那条千古名相的道路上狂奔之时,一场天灾让他是满脸黑线且欲哭无泪——大名府馆陶县境内的黄河在这年的七月再次决口!

万幸的是,这一次它只是决口,没有改道。

决口了怎么办?那只能是赶紧调派人手去封堵。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乖,再让我亲一口 钢铁先驱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万兽之国(H) 王朝的腐朽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