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和河北担任主管地方钱粮的转运使时,包拯安心地抓钱粮税赋工作,在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展方面也是颇有建树,而如今作为三司下辖的户部官员,他也是格外地关心国家财政并试图让国家走出财政危机的困局,仅凭他上面的那道奏疏其实就足以让他的上级——三司使张尧佐给他颁一张年度优秀员工的证书。
遗憾的是,张尧佐同志正想同包大人搞好人际关系时,包拯又被调走了,他去了谏院又再度成为了一名言官。
或许是包拯的那份奏疏真的打动了赵祯,这让赵祯觉得把包拯这么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扔在户部实在是屈才了,这种人就该进谏院和御史台为国直陈朝政得失并为朝廷辨明忠奸。
赵祯当然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很快就会让他悔不当初,如此爱岗敬业的包拯既然去了谏院,那他赵祯的耳朵指定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感觉爽不可言。
包拯担任谏官之时正巧赶上了宋朝又一次的天灾降临,但这回不是水灾了,而是旱灾,范围波及中原及江南的两浙地区。
赵祯为此一面下诏各地拜神祈雨,一面命官府赈济已经出现饥荒的两浙地区的大量流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眼看国家灾害频,包大人当然是忧心不已,可让人震惊的是他竟然很快就找到了这其中的根源,那就是朝中有妖孽。
于是,他决定为国除妖,而他认定的这个妖孽就是他曾经的上级——三司使张尧佐。
公元1050年6月,包拯联合谏院的同僚陈旭、吴奎等人联名向赵祯上奏:“近年以来国家灾害频,水灾、旱灾和地震交替出现,尤其黄河改道更是令国家和百姓深受其害。
虽然陛下你精诚所至并广施仁政,但这种灾祸频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陛下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对,就是因为陛下你不断地重用和提拔了如今的三司使张尧佐!
陛下你仔细想想,自从他回京之后,这几年在他平步青云的同时我们这个国家是不是一直都天灾不断,这分明就是老天爷在告诫我们朝中出了妖孽。
更何况,张尧佐能够升官并不是靠了他的才能和政绩,他就是靠了后宫的裙带关系,朝中百官没有一个人不斥其为庸才。
陛下,难道你还要继续违背上天的旨意吗?你真要等到张尧佐把国家给搞乱了才知道痛惜和后悔吗?”
随后,包拯又单独上奏:“为了防止外戚弄权,我们大宋自开国以来就鲜少重用后宫的亲贵,即使这人真的很有本事也不会让他执掌实权,那些庸碌之辈就更是不用提了。
想当年国家财政充足之时尚且要选用精于计算的能臣主管国家的钱粮,如今财政吃紧竟然让张尧佐去做了三司使,这是何道理啊?还请陛下早日罢了张尧佐的三司使职务,另选能臣任之!”
面对谏院官员的步步紧逼,赵祯也是感觉有些招架不住,但当他回到后宫,当他再又将自己的心肝宝贝张贵妃揽入怀中之时,赵祯又觉得自己瞬间又有了跟这些谏官斗争到底的勇气和力量。
转眼间,这一年的赵祯已经四十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那是妥妥的中年大叔,而张贵妃这年才二十六岁,这正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为美好的年华。
赵祯这几年一直都被她迷得神魂颠倒,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只是一时激情和新鲜,那么张贵妃早就成了他生命里的过客,但事实上直到张贵妃过世多年赵祯都还对她念念不忘。
也正是倚仗着自己在赵祯这里长期受宠,张贵妃才能一直长享富贵并在几年时间里让他的叔父张尧佐从一个地方小官变成了大宋的三司使。
我们说赵祯被张贵妃迷得神魂颠倒其实毫无夸张的成分,但凡脑子健全思维清醒的君王都知道如何对待那些恃宠而骄继而索取无度的女人。
赵祯读了好多的书,某些皇帝因为宠幸某个女人而重用其宗族势力导致国将不国的事他当然是一清二楚,而张尧佐是什么人以及此人有几斤几两他自然也是清楚的。
三司使的权重他更是比谁都明白,可他最终还是在张贵妃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