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64章 福绝祸连

第64章 福绝祸连(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封界 武逆焚天 执红伞,御万魂,废材小姐竟是罗刹鬼帝 舍命替小舅子从军,归来跟我要战功 鉴宝天眼:我在都市捡漏成首富 离婚后,我的战神身份藏不住了 邀演无用的丈夫,我靠破防成顶流 高武:我以剑道证长生 倒插门 残阳龙游

现在让我们将宋朝和党项这边的时间点对应一下,也就是在赵祯下诏禁止朝臣擅结朋党的八天后,李元昊在兴庆府正式登坛称帝并建立了西夏。

不过,赵祯和他的王公大臣们得在两个月之后才会得知这件事,此时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西北地区生了这等让宋朝君臣“绝不可接受”

的事,他们仍在努力地建设和经营着眼前这美丽富饶但又问题丛生的大宋帝国,具体来说就两件事:平定广西的蛮族叛乱以及准备年底的郊祀大典。

广西的蛮族叛乱生在宜州(今广西河池境内),这场本该被迅镇压下去的叛乱却因为前线的文官主帅嫉妒武将功劳过大而亲自上场瞎指挥导致事态日趋恶化,最后就是宋朝自食恶果,平叛大军的主帅张怀志等六名高级将领因为腐儒文官的瞎指挥而战死殉国。

眼见事态越恶劣,宋朝不得已又赶紧增调周边驻军前往平叛,同时将瞎指挥的桂州知州曹克明撤换,接替他担任桂州知州并总领前方战事的则是洛苑使、荣州刺史冯伸己。

这个冯伸己在宋史里几乎是籍籍无名,在此前我们更是从没有提及过他,但这人有一个老爹却是宋史里响当当的人物。

这位冯大人的老爹便是曾经被寇准恨得牙根痒痒但又无可奈何、也曾在丁谓失势之时对其屁股狠狠地踹了一脚的前宰相冯拯。

在赵祯的催促之下,冯伸己昼夜兼程赶赴宜州,然后便是修缮兵器整编军队。

当宋军兵分三路声势浩大地前去剿灭蛮族时,让人颇为无语的一幕出现了:两军对垒,冯伸己单骑出阵并于阵前对着蛮族叛军戳指大喝道:“朝廷待尔等不薄,今为何一再作乱?我今奉天子圣谕前来剿灭你们,如果你们投降则一切既往不咎,如若不然定叫你们片甲不留!”

你猜这话说出去之后结果如何?结果就是对面的这帮近来烧杀掳掠成性的蛮族大小酋长在认出对面这人之后竟然一时间激动得无法自已,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无条件投降。

很搞笑是吗?但事实就是如此!

薛仁贵当初一个脱帽的举动吓退突厥大军继而率领大军一阵掩杀将突厥人杀得溃不成军,而冯伸己只是一声大喝就让作乱已久且声势正值壮大之际的叛军举手投降,这种事足以让他傲娇一辈子。

第二天,这些蛮族酋长果然信守诺言,他们带领部众来到宋军的营门前将自己手中的兵器全部上交,这次的广西蛮族叛乱也就此平息。

这事看着是不是很儿戏?冯伸己又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级魅力让这些蛮族酋长对他这般信服乃至是畏惧?这里面的原因其实也没啥,只是因为冯伸己早在十多年前就在宜州这个地方做过知州且深得当地汉藩民众的爱戴和拥护,仅此而已。

也就是说,冯伸己这一次完全是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之前积攒的人脉和声望就平定了这一场震动整个岭南地区的叛乱。

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何其壮哉!

广西的叛乱得以迅平定也让赵祯能有一副畅快的心情去主持这年十一月的郊祀大典。

关于这个郊祀大典,我们其实已经提到过好多回了,往最简单的说,它就是皇帝本人难得的一次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出宫放风并顺带着去祭祀一番天地的宗教活动。

既然是皇帝出行,那这排场自然是马虎不得。

《宋史·仪卫制》有载:卤簿之等有四:一曰大驾,郊祀大飨用之;二曰法驾,方泽、明堂、宗庙、籍田用之;三曰小驾,朝陵、封祀、奏谢用之;四曰黄麾仗,亲征、省方还京用之。

从这之中我们能够知道,郊祀大典所配用的是宋朝帝王出行的最高仪仗规格,它的规模甚至过了皇帝祭祀祖庙和亲征,而这个“大驾”

所需的陪同及陪护人员则是达到了惊人的两万零六十一人。

这其中的各位嫔妃和王公大臣以及太监宫女就不用说了,另外还有各类吹拉弹唱的、举旗的、牵马的人员更是不计其数,但这些人里面最靓的那些仔还是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万余名手持各类兵器看上去显得威武雄壮的大宋禁军仪仗队。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万兽之国(H) 王朝的腐朽 歌影山河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乖,再让我亲一口 冷书生(一受多攻)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