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9章 君子为相

第19章 君子为相(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封界 武逆焚天 执红伞,御万魂,废材小姐竟是罗刹鬼帝 舍命替小舅子从军,归来跟我要战功 鉴宝天眼:我在都市捡漏成首富 离婚后,我的战神身份藏不住了 邀演无用的丈夫,我靠破防成顶流 莫纳德遗迹 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啊 四合院:多子多福开局截胡娄晓娥

其名,这个寄禄官决定着你该领哪一级的俸禄。

这个职(差遣)也叫职事官,就是你具体要负责做的事以及你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这个差遣,这个东西如神鬼一般地存在,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它的变幻莫测和神出鬼没。

什么叫做差遣呢?差遣就是你在担任某个官或职的同时又分派给你的新任务。

一旦你被朝廷差遣了,那么你就得放下手里的所有活去干这份差遣。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是以兵部侍郎(官)的身份出任参知政事(职),那么你现在的俸禄就是按兵部侍郎的级别来,但你干的活却与兵部毫无关系,你实际上是在中书省上班的副宰相。

此外,如果参知政事的俸禄比兵部侍郎要高,那么你就领的是参知政事的那份俸禄,官和职之间你只能领一份俸禄,也就是最高的那一份。

可是,皇上某天突然下令让你去某个生了突或紧急状况的地方(衙门)处理急务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或者某个地方需要有一个大臣去担任地方长官以便替朝廷镇抚一方,那么你的差遣就来了。

你原来的头衔是兵部侍郎兼参知政事,现在就会给你加一顶帽子,比如:判(以大官兼任小职)三司、权(临时代理)大理寺、知大名府、权知永兴军。

这个差遣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记住一点,它有时候其实已经不再是差遣,而就是你的职事官。

在这种情况下,职与差遣就毫无界限,完全等同于一个概念。

当然,有时候一个人有可能是有官无职也无差遣,那就是纯粹的养老型,比如吕蒙正退休以后就是这种状况,他虽然是太子太师、许国公,但却只领工资不干活儿。

另一种可能就是有官无职但有差遣,或者说有职无官但有差遣,这个情况下官和职的概念就又混为一体了。

为了形象和具体,我们还是来举例说明。

比如说李士衡曾经就是刑部侍郎兼知青州,意思就是他在朝廷挂了个刑部侍郎的寄禄官,他领的是刑部侍郎这份俸禄,但他具体工作却是在青州当知州,这个知州就是他的职事官(严格来说应该叫做差遣)。

再举一个例子,太祖年间的吕余庆就是以参知政事兼知成都,但他并不在京城办公,成都知府就是他的差遣,可他的官(职)是参知政事。

再比如寇准曾经是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永兴军府事,前两个是他的官和职,决定他该领哪一级的俸禄,后面这个“判永兴军府事”

才是他的具体工作(差遣)以及工作地点(陕西)。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官员拿工资。

如果你够细心就会现诸如寇准这种有官有职又有差遣的人有可能会同时拿几份工资,这就是当大臣的好处。

简而言之,你的寄禄官决定着你有一份固定的俸禄,而你的职或差遣又会在你的俸禄之外为你增加一份“职钱”

,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可以将此理解为职务津贴或职务补助。

以上叙述可能有不足和错误之处,这个事要说个清楚基本上可以写个历史论文,此处暂且打住,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可以留意我们在后文中将会提到的某位仁兄头上的那一堆令人头晕的光环。

看完了上面这些是不是觉得头很大,但从中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宋朝会有冗官和冗费的问题了。

有事干的官员就不说了,但宋朝可是有一大批退休的朝廷勋贵只拿钱不干事,更有一帮皇亲国戚也要“搜刮”

宋朝的国库。

另外,宋朝还有一批只有官没有职更没差遣的大臣亲族子弟靠着“恩荫”

也混了个官,这些人也在疯狂且自认为理所当然地吸宋朝的血,如此局面也就让人不难理解宋朝每年收入那么高却为何会经常出现财政赤字的状况了。

都说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但后世的朝代即使知道这些弊病却还是一再重复这种现象,包括我们现在所处的当下也是如此。

如此我们也才真正懂得了杜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乖,再让我亲一口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二婚后,植物人老公忽然睁开眼 钢铁先驱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王朝的腐朽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