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44章 巨寇犯境

第44章 巨寇犯境(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封界 武逆焚天 执红伞,御万魂,废材小姐竟是罗刹鬼帝 舍命替小舅子从军,归来跟我要战功 鉴宝天眼:我在都市捡漏成首富 离婚后,我的战神身份藏不住了 邀演无用的丈夫,我靠破防成顶流 莫纳德遗迹 高武:我以剑道证长生 倒插门

公元1oo4年对于宋朝甚至是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甚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里程碑式的一年。

这一年党项的一代枭雄李继迁死了,他的儿子李德明开启了党项历史的新篇章,这一年宋朝的治世能臣李沆也走了,寇准由此迎来并一步步地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但以上这些相比起接下来将要生的历史性事件来说其实都“不足为道”

命运在这一年里对宋朝也似乎心生了几丝怜悯和慈悲,当李沆病故且随后赵恒忙着重组国家中枢的时候,党项人和辽国人一直都相对比较安静。

等到宋朝将国内的事情梳理完毕之后,一场规模空前的暴风雨才开始在远处的天边缓缓来袭。

这年八月,辽国正式册封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为西平王,辽国也由此承认了李德明对西北诸州的统治权和控制权。

辽国的这个做法很明显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们希望李德明能够继承和扬他父亲李继迁的优良战斗精神和意志,希望他在这个时候能够在西北方向给宋朝多添点乱子。

这里面的原因没有别的,因为辽国在经过了数年的精心准备之后已经完成了再一次对宋大举犯境的准备,如果李德明能够最大程度地向宋朝施压,那么辽国无疑能在接下来的南侵当中拥有更大的胜算。

进入九月,随着辽军再次犯境的迹象越地明显,宋朝河北前线的边关急报开始每日连续不断地通过驿马飞进了开封:辽国皇太后和皇帝已经率领数十万大军进驻幽州,辽军即将再次大举入侵!

赵恒紧急召集中书省的两位宰相和枢密院的枢密使王继英共同议事,中心议题只有一个:宋朝应该如何应对辽国此次堪称规模空前的入侵?

赵恒先言:“朕近来已经多次得到边关奏报,看样子辽国人很快就要打过来了。

我们的大军多驻守在河北,大敌当前,朕这次自当亲征决胜,爱卿们觉得朕应该何时出为好啊?”

自古以来,每当皇帝亲口说出御驾亲征这个词的时候,下面的大臣无一不是虎躯一紧,轻则默不吭声,重则哭天喊地死活不让皇帝出门。

那么,赵恒手底下的这三位重臣又是如何反应呢?

宰相毕士安向赵恒回道:“陛下已经在前方委派了将帅御敌,你只需让他们恪尽职守就行了。

如果陛下你非得要御驾亲征,臣觉得澶州比较合适,但澶州那个地方只是个小城,如果陛下的亲征大军去的太早势必会对后勤供应造成困难,因此臣建议陛下暂时不要忙着动身,此事可缓而不可急。”

很明显,毕士安的意见其实是不建议赵恒亲征,但他也没有把话给说死,而且他不建议赵恒马上就兵澶州也是有道理的。

澶州确实是一个小城,赵恒御驾亲征单是随行的士兵至少也是十万人,如果战事持续数月,那澶州的后勤供应的确是个大问题。

不过,寇准的意见却与他不久前的这位救命恩人截然相反。

寇准立马接下毕士安的话:“大军在外而敌人在前,这时候正需要陛下出征以振军心士气。

依臣之见,陛下应该尽早出,越快越好!”

中书省的两位宰相各执一词,而枢密使王继英则选择了站在毕士安这边,他也认为赵恒的亲征地点最远只可到达澶州且御驾不宜过早出。

二比一,寇准的意见被否决,赵恒的亲征也就因此而被往后延迟。

如此也不难现,相比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御驾亲征,赵恒在这方面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他的大伯赵匡胤在平定李筠之乱时曾经以帝王之尊带头冲锋,他的老爹赵光义也是亲眼见识过战场上数十万人刀兵相向血腥厮杀的惨烈场面,而他却是一个从小到大就一直身在深宫内苑的乖宝宝,这就注定了他的御驾亲征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当然,这里倒不是想对赵恒说什么风凉话,他几年前就已经亲征过,而现在他能主动提出御驾亲征其实也是难能可贵。

皇帝和宰相们都做好了迎战辽国的准备,而诸如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钢铁先驱 乖,再让我亲一口 王朝的腐朽 万兽之国(H) 冷书生(一受多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