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西北之后不但没有压服李继迁,反而让李继迁变成了一头不可遏制的猛虎,甚至于连李继捧本人最后也成了一个在宋朝、辽国和李继迁三者之间来回摇摆的多面间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但在当时谁也不会提前预知李继捧会把事情搞砸。
而且,赵普这样做还有一个短期可见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宋朝暂时性地从西北抽身出来,从而能够全心全力地将精力用来对付辽国。
这一点对宋朝来说可谓是极为重要且非常有必要,因为北方的辽国人在消停了一年多之后再又开始对宋朝露出了贪婪和凶狠的目光。
就在李继捧的任命刚刚下一个月后,辽国在这年六月正式下诏命各军加紧准备攻城器械以备秋后南征。
九月,辽国皇太后萧燕燕、辽圣宗耶律隆绪以及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辽国文武重臣率领大军进驻辽国南京幽州府。
帝国的北疆就此再次战云密布,赵光义命郭守文为镇州路都部署,命李继隆为定州路都部署以备辽国进犯。
照例,赵光义在战前对郭守文面授机宜:“我们的策略仍然是固守为主,我军切不可与敌野战争胜,只需坚壁清野即可。
如果有机会则出其不意地率兵掩杀偷一把鸡,如此可使我师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辽军敢以大兵攻城,汝辈且固守待援,朕必率精锐赴援,那时候辽军必然大败。
如果不胜,我们则分守各处要地,此乃百战百胜之法。”
这就是赵光义的应敌之策。
怎么样?高明吧?高,实在是高!
佩服!
只是,我们在此真的好想知道伟大的太宗陛下为何不把他的那个级万全阵拿出来在辽国人面前亮个相呢?
可想而知的是,有这样的皇帝和这样的应敌之策,宋朝北方边境的各个兵力虚弱的小城注定了会在战争初期遭受辽国皇太后的亲征大军一番摧枯拉朽式的血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