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73章 血染残冰

第73章 血染残冰(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封界 武逆焚天 执红伞,御万魂,废材小姐竟是罗刹鬼帝 舍命替小舅子从军,归来跟我要战功 鉴宝天眼:我在都市捡漏成首富 离婚后,我的战神身份藏不住了 邀演无用的丈夫,我靠破防成顶流 莫纳德遗迹 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啊 高武:我以剑道证长生

精疲力尽之时,压垮宋军的最后一根稻草降临了——继耶律沙之后,耶律休哥的第二拨援军来了,而且还是萧燕燕亲率的锐气正盛的辽国皇室御前诸军。

战事展到这一步,这场仗是没法继续打下去了。

这就像拔河比赛,本来双方势均力敌,可有一方突然先后来了两拨帮手,这比赛还怎么进行?作为宋军的前军统帅,禁军忠佐神勇军指挥使桑赞及其所部将士在这场战斗里可谓是已经倾尽了全力,他们一直顶在战阵的最前沿与辽军死战。

然而,面对毫无胜算的战局且敌军越来越多,桑赞选择在辽军还未对宋军完成合围之前率先开溜,他手下的士兵见此情形也跟着开溜。

宋军的前军门户洞开,辽军趁势突入了宋军的中军大阵。

刘廷让这下彻底绝望了,辽国人的援兵是一拨接一拨,而他的援兵又在哪儿呢?被刘廷让寄予厚望甚至是交付了全军生死的宋朝国舅爷李继隆此时又在哪儿呢?

傍晚时分,宋军败局已定开始全线溃散。

辽军的追兵在后面穷追不舍,刘廷让带着大军转战至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西北)。

刘廷让此时最好的策略是向瀛州城靠拢,只要宋军进了城,那么辽国人就只能在城下干瞪眼,可辽军哪会让宋军轻易回到瀛州城?

十余万辽军依靠其机动性很快就将宋军围在了君子馆,而且是围得密不透风,但辽军并未立马动进攻,他们只是围而不攻。

双方都已经激战了一整个白天,辽军这时候也需要休整。

刘廷让的大军就此成了瓮中之鳖,战损严重的他们此时饥寒交迫,而且更是时刻处在辽军的威胁之中。

不得不说,事后看来刘廷让在这一晚没有选择趁夜突围或许是一种失策,至于这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还在奢望着李继隆赶来救他。

如果李继隆能来,刘廷让就可以与其里应外合从而打退辽军。

遗憾的是,李继隆的大军这一整晚都没来。

李继隆到底去哪儿了?他其实来了,但当他赶到战场时十几万的辽军正在围攻刘廷让,而且辽军还在外围布置重兵防止有人救援刘廷让。

史料里从始至终都没有交代李继隆这一天究竟干了什么,只说他见到刘廷让被围且辽军太过势大,所以他选择了保存实力并率军远离了战场,他退守到了位于瀛州南面的乐寿县(今河北献县)。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李继隆当天在到达外围战场之后见到的是怎样的一番场景:苍茫雪原之上,刘廷让所部在与辽军奋力厮杀,但李继隆的面前却是虏骑千重而不可入,而且萧燕燕还专门在包围圈之外为李继隆准备了数万把闪着寒光的马刀顶在他的面前。

于是,面对此情此景的李继隆选择了撤离。

此次撤退或者叫见死不救是征战一生且战功卓着的李继隆一生之中最大的污点。

有人说他这时候是个孬种,是个怕死鬼,应该在战后被砍头,但纵观李继隆的为人和他的军事履历,此人绝对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那么,合理的解释很有可能就是李继隆不想以卵击石。

如果他带着自己的军队冲上去了,那么他很有可能与刘廷让一起死在战场上,这将导致宋朝开国之师最后的一点精锐力量全部报销。

在全军覆没和保存实力之间,李继隆选择了后者。

在道义的角度上来说,他确实应该受到指责和谴责,甚至于他见死不救应该被斩以正军法。

可是,从理性的角度上来说,李继隆这样做未必就全然是错。

请问:看到一条恶犬正在撕咬你的同伴,手拿棍子的你会是什么反应?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吧?可是,如果把那条恶犬换成是一头猛虎呢?你还敢上前吗?敢吗?值吗?

好了,关于李继隆这次退兵的话题就此打住。

十二月十一日早晨,在决定对已经被围困了一整夜的刘廷让所部起最后的总攻之前,耶律休哥兴许是觉得刀枪的直接碰撞太没有情调,他也想学耶律斜轸玩一回战场艺术,而这个事他也早就有所铺垫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乖,再让我亲一口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王朝的腐朽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钢铁先驱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万兽之国(H)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