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么2o万文铜钱也就是2oo贯,折合人民币也就是12万元。
不过,这个数字是严重缩了水的,因为我们是按照一贯铜钱只有922文来计算的。
如果按照一贯为一千文铜钱来精确计算,赵光义的这笔赏钱放在现在来算应该就是接近于14万元人民币的样子。
关于赏赐新科进士行装钱这件事其实并不是赵光义开的先例,赵匡胤也曾经赐给那些即将到地方上任的进士每人二十万钱,但我们在前面也说了,赵匡胤每次录取的进士人数根本不可与赵光义相提并论。
赵光义这次是赏了五百多号人,也就是一次性从国库里支出了六百多万元人民币作为这些人的行装钱。
这些钱是谁的?这都是赵匡胤辛苦积攒下来的。
各位,何为慷他人之慨?
曹彬作为平灭南唐的宋军主帅,在他回到开封之后赵匡胤赏赐给他的钱是五十万,作为一个征战沙场时刻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灭国级统帅所得到的赏赐不过才五十万,而这些孔孟弟子只是动动手中的纸笔就得了二十万,说宋朝是文人的天堂确实不虚。
关于这次科考,我们还必须得单独提到一个人,这人叫张齐贤。
张齐贤生于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2年),考中进士的这一年他已经是三十五岁的“高龄”
。
这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而且更悲惨的是他很早就没了老爹,三岁时跟着他的母亲迁居到了洛阳。
张齐贤也算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且志向远大,但在科场却不是很如意。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的人在考场不一定有多么的威风八面,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比那些科场精英厉害得多,张齐贤就是这类人。
公元976年,赵匡胤西巡洛阳府,此时已经三十四岁却又无法征服科场的张齐贤想到了一个一步登天的办法。
他直接在路上拦下了赵匡胤的车驾,说他有富国强兵的良策要面见皇帝陛下。
赵匡胤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也没有什么大架子,他在行宫里召见了张齐贤。
这位胆大如巨卵的书生见到皇帝之后毫不怯场,他慷慨激昂地在赵匡胤面前滔滔不绝地说了十条如何让天下一统以及如何让宋朝国富兵强的策略。
赵匡胤听完后觉得这里面有四条是可以采纳的,换作一般人恐怕会当场兴奋得倒地不起,这意味着皇帝对他点了赞,意味着他就此可以直接当官了,可张齐贤并不满足。
他不但没有兴奋,反而还眉头一皱大为不满:“什么?才四条?我的皇帝陛下,你没搞错吧?我这十条都是可以采纳的!”
赵匡胤这样说当然有自己的理解和理由,于是草民张齐贤就跟大宋的天子赵匡胤当场吵了起来。
赵匡胤虽然很亲民,可你一个布衣竟然跟皇帝吵架且毫不退让,这种场合之下换了谁是皇帝恐怕都是会龙颜大怒。
赵匡胤最后也实在是忍不住了,他下令卫士将张齐贤给拖了出去——只是拖出去,没有砍头。
史书记载赵匡胤虽然很生气但却非常认可张齐贤的才华,于是他回到开封后就向赵光义推荐了这个人并说以后此人可堪大用,但眼下还需磨砺一下心性。
这段记载无疑从侧面证明赵光义继位是赵匡胤早就安排好了的,但这个事根本不可信,这完全有可能就是赵光义自己或者是他儿子赵恒在修改《太祖实录》时杜撰出来的。
要知道当时赵光义可是和他哥哥一起去的洛阳,赵匡胤怎么可能在回到开封后才和赵光义谈起此事呢?很有可能的是,当时张齐贤觐见赵匡胤的时候赵光义也在场,如此我们还不如说是他赵光义很欣赏张齐贤这个人。
之所以要说到张齐贤以及这个故事,原因就在于张齐贤也参加了这次科考,遗憾的是他确实不善考试,这一次他的名次排在了几十名开外,如果赵匡胤还活着他指定又得落榜。
这时候赵光义出面拯救了他,为了给张齐贤一个较高的平台和就得将他录为一等进士,就是说这一次科考的一等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