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3章 乱世浮沉

第3章 乱世浮沉(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封界 武逆焚天 执红伞,御万魂,废材小姐竟是罗刹鬼帝 舍命替小舅子从军,归来跟我要战功 鉴宝天眼:我在都市捡漏成首富 离婚后,我的战神身份藏不住了 邀演无用的丈夫,我靠破防成顶流 莫纳德遗迹 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啊 四合院:多子多福开局截胡娄晓娥

爵位了。

这样相对平静的日子冯道过了五六年。

这期间后唐国势平稳且在农业方面连年丰收,于是乎李嗣源就有点飘飘然了,他总觉得没啥可干的,觉得从此可以躺平享乐了。

冯道在此期间却向李嗣源进言道:“我以前在小路上骑马总是小心翼翼,这样倒也没出什么意外,等到上了平坦的大路我就策马狂奔,可这样却反而出事了。”

冯道这番话没有明着打脸李嗣源,但响鼓不用重锤,李嗣源听后深以为然并以此警示自己。

后来的某天,李嗣源又问冯道:“如今天下太平,粮食也连年丰收,老百姓的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吧?”

李嗣源本以为冯道会趁机拍他的马屁,谁知道冯道却说了一句:“灾年的时候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而丰收之年老百姓又会为粮价便宜而愁,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苦啊!”

这可谓是五代版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冯道随后还给李嗣源吟诗一: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

当然,这诗不是冯道的作品,而是聂夷中的《伤田家诗》,可重点是:李嗣源随即命人将这诗记录下来并时常独自诵读。

冯道这般所为可比魏征乎?我觉得是可以这样说的。

策马于乱世已近半生,冯道骨子里还是当年的那个少年,此心可赞。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在兼顾国事的同时,冯道还干了一件对儒家来说可谓是功德无量的事。

他奏请李嗣源由他主持编排刻印儒家《九经》并得到了许可,所谓九经就是《易》《书》《诗》《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九部儒家经典。

唐文宗时期,为了防止这些东西失传,于是皇帝下令把这些经书的内容全部刻印在石碑上,这个工程并不简单,这可不是写字,而是雕刻,九经总计六十五万余字,由此可以想象这个工程量有多大。

冯道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散落在各地的石碑,然后把这上面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刻印成书。

自从唐朝后期以来,由于连年战乱,这些儒家经典也是被摧残得够呛,冯道得派人找到这些石碑,然后还不一定能找得全,这就需要他自己去查阅或搜寻,目的就一个:尽量让《九经》以完整的面目重现天日。

五代时期可不是后来的宋朝,什么活字印刷术这时候根本就没影。

不管怎样,这事最后还是做成了,用了多久?这个时间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整整二十二年!

由此可见这期间的艰苦和工作量有多么的巨大,要知道在这22年里可是天天城头变换大王旗,后唐灭亡,契丹入主中原、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国,在如此动荡的大环境里,冯道坚持初心硬是把这事给干成了。

这件事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后来儒家学子来说是怎么说都不为过,可怜后世的儒生如欧阳修、司马光对于这样的一位恩人却是大加指责,甚至于是谩骂,也不知道冯道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至于他为何会被骂,原因就在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内容里。

进入知天命之年以后,冯道头上的天空再又变了颜色。

李嗣源死了,他的儿子李从厚继位,李从厚这时候还是个十九岁的娃娃,但他人小鬼大,看着各地的节度使拥兵自重且轻视他这个小娃娃,于是他就想着要削藩并夺权。

他的办法是把各地的节度使对调一下,就像我朝的太祖当年所做的那样,然而这个娃娃没有威信,那群骄兵悍将可以臣服他的父亲李嗣源,但对于这个娃娃就没那么恭顺了。

先跳出来反对李从厚这个娃娃的就是比他年长好多岁的义兄李从珂,李从珂也是个狠角色,他一鼓作气直接就把李从厚给干趴下了。

接下来,冯道为后世所不齿的事生了:眼看李从珂的大军就要进入都洛阳,而皇帝李从厚又被干趴下了,于是身为宰相的冯道率领百官于城门外迎接李从珂的大军入城。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钢铁先驱 乖,再让我亲一口 王朝的腐朽 万兽之国(H)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