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来自‘战神’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游击战争中的积极进攻。
‘敌人进攻我们,我们是被动地,就迅速转移,不同敌人决战;我们进攻敌人,是有计划的,只要情况不变,坚决打。’
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
土老帽们有土老帽自己的战术打法,阿克察·都安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专打敌人的尖兵、哨兵,搞他们的后方。
短暂会面结束,阿克察带人离开,一头扎进林子里面,他们在这里活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熟悉山林地形,知道如何去折磨敌人。
下午时分。
伊图里河河谷出现枪炮声,层层阻击。
伪满第三教导大队领头的是一个步兵营外加机炮排,零星阻击着实延缓他们的行军速度,但敌人有炮兵,第三教导大队是步炮部队。后来日军投降,伪满第三教导大队三千余人投降,经过教育之后,大部分自愿加入四野,编入炮兵部队,炮兵技术极为过硬,日军一手调教出来的。
以后是以后,现在是敌人。
三十七毫米速射炮一炮下去,一个散兵坑被炸掉,土坑中的战士如破麻袋一般被掀起,重重砸入灌木树林中。
依靠速射炮开路,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阻击很艰难,作为前线指挥的赵敬夫做出改变,不死守改为灵活阻击,借由山坡一侧的高地打一枪、丢一弹就走。
配属观察哨,伪满军炮兵不动,阻击的战士不动,炮兵出现,立即转移。
打了整整一个下午,伪满军推进不足五公里,彻底被打的没脾气。
夜晚。
伊图里河河谷星火灿烂,灿烂的是伪满军第三教导大队那边,他们选择在河谷冲击平原上休息。山路行军不便,他们的炮火移动很慢,沿途都能看见长长的火把群,还有一声声驮马卖力嘶吼,拉的是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
半环形火力网,轻武器步枪、轻机枪、机关枪,重机枪之类,混杂着迫击炮,时不时射出几发三十七毫米速射炮,目标是山林中出现的细长弹道。
各种密集的弹道相互交错,直射的、曲射的。
抗联仅仅只有轻武器,火力在他们面前微不足道,兵力也同样不值一提。
在伪满军那背靠伊图里河的半环形火力网外,抗联没法沉寂下来,试探、袭扰、渗透,用尽一切手段去让伪满军鸡犬不鸣。
照明弹升空,在半环形火力网前数十米处,躺着一具遗体,遗体胸前挂着炸药包,在照明弹的炽烈白光之下,半环形火力网处有块血肉铺垫的土地,地上有柄断刀。
有位抗联战士趁着夜色渗透进去,拉响炸药包,他距离伪满军堆放弹药的地方不足二十米距离。一个日籍军官发现了他,那家伙也是狠人,扑上去死命阻拦,两者同归于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