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前方就出现了灰砖垒砌的城墙,墙面上爬着薄薄一层青苔,透着股浓重的历史沧桑感。城墙边是护城河,城门两侧种着不少香樟,一年四季常绿,和金州的植被倒是异曲同工,还有些叫不上名的灌木丛穿插其间。
虽说已经是寒冬腊月、临近元旦,可北回归线附近的气候是真舒服。金州这时候清晨也就11、12度,这儿却暖和不少,体感估计得有16、17度,完全没有冬天的样子,称得上是四季如春。我摸了摸身上的大衣,都觉得有些热了,可衣服口袋里装着手机和零碎物件,暂时也没法脱下来。
没多久,我们就走到了东门门口,前面已经有零星几个游客,人不算多。
没多久,我们就走到了东门门口,前面已经有零星几个游客,人不算多。城门两侧的护栏早就拉开了,我们跟着人流往里走,两边的铺子才刚开张——店家们正忙着卸门板、摆货物,竹编的筐子、挂着的布幡,一点点把古城的烟火气支棱起来。毕竟还不到九点,石板路上的行人稀稀拉拉,古城还没完全热闹起来。
我看着身边乖乖走路的俩孩子,心里有点感慨:平时陪他们的时间不多,但妈把他们的习惯教得极好,早上起来不用人催着穿衣洗漱,出门也不用来回折腾准备东西。虽说不知道妈是用什么法子教的,但确实给我和老狂这两个“懒鬼”省了不少心。
跟着人流进了东门大街,走了没几步,老狂突然停住脚,往斜前方指了指:“看吧,那就是茶馆了!刚才某个人不是还说着看戏得到茶馆里吗?这不就有了!起不起劲哦?”
我们四个手牵着手——他左拉小何儿、右攥着我,我另一只手牵着小喧儿,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灰瓦檐下挂着“东门茶馆”的黑底金字牌匾,旁边还标着“正宗梁川”。
“好啊,那就过去看看!”我晃了晃小喧儿的手,“你们俩小只有意见没?”
“没有!我要看变脸!”小喧儿使劲点头,小何儿也跟着“嗯”了一声,眼睛亮闪闪的。
走到茶馆门口,左侧铁架子上的全息影像正滚着川剧演出信息:9:30、11:30等场次清清楚楚,节目单写着《秋江》《变脸绝活》,价目表标着“125元\/位,1米2以下半价”。
“妈,现在几点?”小喧儿指着“9:30”那行,仰着脖子问,“这个还来得及吗?我要看这个!”
我抬腕扫了眼手环:“8:50,正好。”刚说完,穿工作服的服务员就迎上来:“几位预约看戏吗?想订哪场?”
我往前凑了凑:“我们4个人,俩小的没满1米2,要半价。预约9点半这场,还有空位吗?”
“有的!给您留二号桌,正对戏台。”服务员调出付款码,我扫完回头喊:“钱付过了!时间还早,先逛会儿再来。9点半场啥时候能进?”
“我们9点10分开始检电子票,您到时候直接刷手机就行。”服务员笑着补充,“不急,您慢走逛着!”
“好嘞,谢了!”我挥挥手,牵着孩子往旁边挪了挪,离了茶馆门口才开口:“刚才情况都听清了吧?9点10分再来检票,先逛一圈,给俩小的买点开戏时吃的零嘴,边吃边看才舒坦。”
“茶馆让外带东西进去吗?”小何儿抬头问老狂。
“付了钱还管这个?”小喧儿满不在乎地摆手,突然指着旁边:“哎,那家不错!”我顺着一看是家古玩店,笑着说:“说买吃的呢,你别盯着小玩意儿走神。”
老狂往街那头望了望:“前面四方街街口有家炸洋芋,梁川特色,去不去?”
“当然啦!”我点头,“我要麻辣的,三份够不够?”
“到了再说。”他加快脚步,我们跟着往前赶。没一会儿就到了小吃铺,收银台的全息菜单亮着,小喧儿立马踮脚喊:“我要蜂蜜芥末的!”
“我要番茄味。”小何儿也凑过去。
“得嘞。”我转向老狂,“我要麻辣的,你呢?”
“酸辣。老板娘,四份小份的,12块是吧?付了啊。”老狂冲柜台里喊。
“好嘞!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