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乃是当世著名的学者,散文大家,现任礼部员外郎。】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藏书甚丰。】
【只是李格非已到不惑之年,唯有李清照一女,故李清照虽是女儿身,也未限制其学习,反而精心培养。】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乃是大宋名臣,官至宰相的王拱辰的孙女,亦善文。】
【李清照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闺中教育,包括诗词文章、琴棋书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她遍读经史子集,乃至诗词小说,不仅工于词,对诗歌、散文同样擅长,更对音律有极高的造诣。】
【一个普通的黄昏。】
【夕阳熔金,溪亭的飞檐翘角浸在暖光里。】
【十六岁的李清照斜倚栏杆,指尖还沾着半干酒渍。】
【友人的笑声碎在风里,她仰头饮尽最后一盏琥珀光,只觉得天地都在杯中晃荡。】
【“该回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李清照今日玩的开心,踉跄起身,青石板路在脚下软成涟漪。待登上小舟时,暮色已浓得化不开。】
【“划呀!”她抢过竹篙轻笑,船头却猛地扎进藕花丛。】
【层层叠叠的荷叶霎时围拢过来,露珠簌簌跌进衣领。】
【醉眼望去,只见粉白的花瓣在月光下泛着瓷光,竟分不清是花映人面还是人醉花间。】
【“走错路啦!”侍女急得跺脚,船却在密匝匝的根茎间越缠越深。】
【李清照忽然朗笑出声,夺过双桨奋力划动。】
【木桨劈开浓绿,惊雷般炸起一片银白。】
【无数鸥鹭从苇荡中腾空,羽翼掠起的水珠像碎玉洒落。】
【她怔怔仰头,看雪白的鸟群掠过杏黄月轮。】
【……】
【宰相赵挺之府邸。】
【赵明诚拿着手中的诗稿,看的出神。】
【诗稿上是两首如梦令,前一首,是几个月前写了,后一首,是昨天刚填的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两首词的作者,是同一人,是一位年轻活泼,美艳明媚的女子。】
【她叫李清照,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独女,赵明诚曾远远看过一眼,像一只活泼的燕子,又像一朵明艳的娇花。】
【赵明诚已经二十出头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正常来说,自已有了心属之人,请母亲去提亲便是,哪怕是礼部侍郎,甚至是吏部尚书,他赵家都配得上。】
【但这礼部员外郎李格非,却是旧党之人。】
【而自已父亲赵挺之,乃是新党砥柱。】
【两党之争,自王相公改革以来,到现今已有三十年了。】
【新旧两党之间,从开始的执政理念不同,到如今已经变成了势同水火的仇人一般……赵明诚真是不明白。】
【赵明诚心中烦躁……除了李家小娘,还有哪家的女子合适呢?】
【除了李家的小娘,还有谁能有这等文采呢……】
【母亲郭氏走了进来,又问起了他是否有中意的女子。】
【赵明诚自然不能说出李清照的名字,但却忽然记起前些日子做的一个梦。】
【赵明诚便道:“母亲,前些天做了一个梦,你先帮我解解这个梦,再说婚事。”】
【郭氏对儿子尤为宠溺,笑道:“什么样的梦,说来听听。”】
【赵明诚回忆了一下,没回忆起来具体的细节,只道:“梦中的其他事情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我读了一本书,书是什么名字,也忘了,只记得书中的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