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介和诸位师兄师弟们听好了。
"】
【他向前迈出第一步,朗声吟道:】
【春水初生乳燕飞,】
【小桃枝上红霞微。】
【花前把酒留君住,】
【莫负春风拂面归。】
【第一步落下,春诗已成。林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身旁文士低声交谈几句,点了点头。】
【苏轼迈出第二步,继续吟诵:】
【夏日炎炎树影圆,】
【荷风送香气如烟。】
【闲来独坐石矶上,】
【一任蝉声到耳边。】
【夏诗又成,围观众人已开始喝彩。林远的表情更加严肃,却也更加惊喜,显然没料到苏轼能如此从容应对。】
【第三步踏出,苏轼的声音更加清朗:】
【秋空明月悬清辉,】
【露湿桂花香满衣。】
【何处笛声惊宿鸟,】
【一时飞向白云边。】
【秋诗吟罢,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掌声。对面有书生抚掌大笑:
"好一个'露湿桂花香满衣'!子瞻兄果然名不虚传!
"】
【林远也笑了出来,知道自已这个姐夫才华厉害,却没想到这么厉害,果然不愧是年纪最小的进士。】
【苏轼却没有立即迈出第四步。他站在原地,目光再次投向林府深处,仿佛能穿透重重院墙,看到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身影。】
【
"子介,诸位!
"苏轼突然开口,声音柔和了许多,
"四季诗已作其三,这最后一首冬诗,我想换一种方式。
"】
【林远不解:
"哦?子瞻兄莫非才尽?
"】
【苏轼摇摇头,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非也。只是想到婉儿最爱梅花,我想为她作一首特别的诗。
"】
【不等林远回应,苏轼向前连迈四步,每一步都伴随着一句深情款款的诗句:】
【冬去春来又一年,】
【梅开雪里最堪怜。】
【愿得一心人相伴,】
【四季如春共婵娟。】
【七步已满,四诗已成。但这最后一首分明不是单纯的冬诗,而是将四季融入其中,更寄托了对林婉的一片深情。】
【同时也把当初林婉写给自已的那首“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化用了进去,遥相呼应。】
【现场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
【
"好!好一个'愿得一心人相伴,四季如春共婵娟'!
"一位年长的文士激动地拍案叫绝,
"此诗不仅合乎格律,更难得的是真情流露,感人肺腑啊!
"】
【林远也是惊喜万分,刚要让开道路,突然心中一动,想着:何不再来出题,看看这个姐夫到底有多高的才学,哪里才是他的极限。】
【林远忽然高声道:“子瞻兄,你来迎娶我姐姐,可不能没有为我姐姐写的诗啊!”】
【好友沈默出言道:“子介,四首诗已成,你就不要再胡搅蛮缠了吧?”】
【苏轼轻轻拉了一把沈默,笑道:“为婉儿作诗,我之所幸!”】
【苏轼回想起这林婉相知相知的过程,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诗词悄然已成。】
【婉兮清扬柳如烟,三生石上证前缘。】
【若问此心何所似,钱塘江水与山连。】
【众人又是齐声叫好,这首诗第一个字便是林婉的名字,整首诗更是深情流露,直表心意。】
【林远也是更是惊喜,本来想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