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忆 修改于6.16
“大栅栏”这三个字,从京城人的口中用那字正腔圆的京腔京调说出来,和从外来户嘴里说出来的,简直是天差地别。那是小美决定在京城逗留一周后的第三天,一大早,她从地下室爬上地面,将需要晾晒的被褥在铁栅栏上摆放整齐,然后转身返回地下室锁好屋门,再次上来走出了小区。
小美心里清楚,儿子黎暄的工作繁忙,下班时间很晚,她担心会让儿子担心,所以只在附近的街道上漫步了一小会儿。途中,她恰巧路过一个公交站点,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念头:“不如乘坐公交车去看看周围有什么有趣的景点。”她暗自思忖着,反正儿子回家晚,只要自己记住站点和来去的方向,她这么一个大活人,难不成还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吗?
想到这里,小美立刻行动起来。她觉得,自己有时候做事还是相当果断利落的。
在公交站台等车的时候,她正好瞥见身旁站着一位同样在等车的姑娘。于是,她主动开口询问人家附近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景致。这位小妹对她并没有丝毫的防备之心,毕竟,就小美那副善良而亲切的面容,让人很难对她产生警惕。
在那位热心姑娘的提议下,小美决定前往她刚刚提到的“大栅栏”去转一转。看起来,这位小妹妹似乎也并非本地人,尽管她的普通话十分标准,但对“大栅栏”的叫法却与小美这个外地人如出一辙。
当然,小美也是在上车买票时,被售票员那一脸的嫌弃和撇嘴纠正之后,才了解到京城人民对这个地方有着独特的叫法。
等下车到了地方之后,她怀着满心好奇,特意去看了下街头牌子上关于这条街为何被称为“大栅栏”的介绍。原来,在古代,有“霄禁”这一说法,为了防止盗贼藏身于大街小巷之中,朝廷特批在都城的众多街道和巷口,设立了木栅栏。而这从古至今都声名远扬的“大栅栏”,在都城历史上更是一处繁华的商业娱乐中心,过去的人们用“都城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与繁华亦莫过于此”这样的美誉来盛赞这个地方。
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迁,这里逐渐演变成了店铺林立的商业街。现今,在“大栅栏”分布着十多个行业的几十家商铺。其中,丝绸商店数量居多,仅仅是在门外观望,依然能够感受到那历经百年的光泽余晖。一些茶庄、熟肉店看上去已经更新了门庭,引入了各式各样、具有各地不同风味的饮食,反倒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饮食文化特色。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由于都城整体商业环境的提升,零售业的重心早已不在这一片区域,“大栅栏”的商业地位也日渐势微。除了部分老字号商铺,其余大多品质较低,商品质量和价格也都不尽如人意。
小美悠然自得地漫步着,一路随意闲逛。路过一家赫赫有名的包子铺时,她的目光被门前一座清朝太后品尝包子的雕像吸引住了。她不禁心生遐想,看来这个品牌与太后之间还有着某种关联呢。瞧老佛爷那咧着嘴开心乐呵的模样,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广告人设嘛!
门前处,有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身着清朝服饰,与身后太后的塑像相得益彰,他拿腔拿调地吆喝着,那模样还真像那么回事。不时有路过的外国游人被吸引过来,驻足要求与他合影留念。
逛了一上午,小美感到饥肠辘辘,肚子里空空如也。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这家包子店。饭店里的装潢颇为考究,古色古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酒楼之中。或许是过了饭点,饭店里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吃客,显得有些冷清。
小美在一个角落坐下,点了一屉包子。不一会儿,包子上桌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她夹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却发现油太多,只吃了两个就觉得有些腻了。于是,她将剩下的包子都打包起来,心想正好晚上可以给儿子暄暄当晚饭。
这家包子店的包子价格可不便宜,小美付钱时不禁感叹。心想,估计当时忙碌的小二只顾着卖包子,绝对想不到他们家的大包子竟然能够源远流长地传承到现在,而且还卖得如此之火,如此之赚钱。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