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她写日记的初衷是想提升文笔,毕竟自己是英语专业出身,不仅本专业没学精通,连原有的汉语底子也快丢光了,写起东西来十分费劲。那时,黎远山经常带学生下厂实习,家中只有小美和刚两岁多的儿子。每天晚上,给孩子讲完童话故事,等孩子熟睡后,她就会披上衣服,在灯下写一两篇日记。
小美觉得,自从儿子小暄暄出生后,自己都没为他记录些什么,心中满是遗憾,也常被自责与不安困扰,所以她的日记从生下小暄暄时写起,记录了小暄暄出生的日期、地点、体重,一周后的变化,最初对玩具的反应,三个月时可爱的模样,五个月后的显着成长,以及对墙上字画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接着是八个月时学会撒娇、开始有不驯服的表现,第一次站立学步,九个月时日益凸显的个性、开始长牙、饭量增加,还有第一次看着自己的照片叫“暄暄”;小暄暄满周岁后,会说一些简单词语,走路越来越稳,门开着就会去邻家串门,跟着电视哼哈唱歌,能按大人指示完成一些动作,第一次去托儿所被阿姨评为全所最淘气的孩子,快两岁时能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一直记录到他快三岁。
此外,小美还有一本日记,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休假日回父母家时,她看到父亲为评职称伏案撰写材料。父亲勤勉工作三十多个春秋,却因缺少学历证明,只能停留在会计师的位置。二姐方小莉是工行东区支行的主要领导,业务能力出众,但在职称评定时,实际贡献比不过东拼西凑的论文,只能申报初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