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庄往北,是东马庄。
明末时,地广人稀,亩产低下,一个五口之家,至少要种二十亩地,方能满足一家吃喝日用。
故而村落间距都很大。
两村间隔七八里,交界处是一处起伏的丘陵,有大片尚未开荒的山地。
保民家园,就建在此处。
为了方便施工,早已新铺设一条煤渣路,从保家路延伸出去,通到保民家园。
名叫家园路。
六人坐农会的马车至此,下车一看,家园路为主路,附近延展出几十户新建的庭院,俨然是一个小村庄。
路口工棚处围着不少人。
吕忠哀求道:“杨分事,我们安家费已经花完了,也干了一个月,是不是该工钱了?”
旁边的贺秋菊也跟着说:“厂长好几天都没来,啥时候给俺工钱?”
有一开封的流民道:“俺家里两个人有了伤寒,抓药花了一些,再没钱买米粮,饿了一天了,干活都没劲。”
一个分事喊道:“各位,厂长这些天去洛阳王府服役去了!”
众劳工听了,急哭道:“俺们不像你们村民,家里还有存粮,就指望着这工钱活呢!”
贺秋菊慌道:“俺们只要断粮两天,家里五口人就撑不下去!”
负责工事的分事正被吵的头疼,看到几位会长走来,如蒙大赫,喊道:“你们别急,周会长都亲自来了!”
几人早已听到劳工们的诉求。
周怀民上前道:“诸位乡亲,大家莫急,厂长这些日子去洛阳福王府服役,一时半会回不来,但你们的工钱,今日必!”
吕忠道:“周会长,不骗我们吧?”
分事喝道:“什么话!
周会长还差你那点银子?”
王修安道:“我们已商议过,建筑厂的账房高总管,暂时代理厂长,高总管一会就来。”
众人听了几位老爷亲口承诺,放下心来,感激道:“谢各位老爷!”
吕维琪父子,在后面静看,见平息后,跟上前去。
想说什么,但又不好说,只有叹息一声,展望眼前这些比较规整的庭院,好奇走进去。
有的庭院还在修盖院墙,但大多已有模样。
一个红砖黑瓦搭建的正屋,坐北朝南,有三间房。
正屋东西两侧皆有一丈空地。
东侧可自行修盖鸡舍。
西侧可自行修盖仓棚。
四周用红砖围墙,东南角是灶房,西南角是茅厕。
这就是简单的农家小院。
周怀民欣慰看了看灶房预留的煤炉排烟孔,抹了抹墙灰,和杨君岳说道:“看着也差不多了,本月应该可以完工。”
杨君岳摸了摸木头院门,踩了踩院里的路砖,笑道:“我看可以,人先住进去,细节处慢慢弄就行。”
赵良栋到茅厕里看了看,笑道:“我现在跟着你们学到了,凡是住到这里的,都是无地的外民,这茅厕的粪尿,也无用,必定都被粪厂拉走了。”
几人互视,哈哈大笑。
吕维琪看着这四人,年纪不过二三十岁之间,在一起说笑着商议处事,挥手间众庭院盖起,保家卫民,经济实干。
再想想自己,不觉得已做过什么具体的成就,却已岁月蹉跎,早生华。
不觉有些羡慕起来。
吕兆琳心喜,问道:“我看你们对这粪尿之事,颇为在意,这是为何?”
周怀民道:“想提高粮食产量,两个方法最快最好,一是抽水浇地,二是堆肥施肥。
有粮食,村民才能活的好。”
吕维琪对这周怀民十分好感,为人儒雅气派,又务实肯干,经济治世能力自不必说,农事竟也通晓。
赞许点头:“怀民说的好,农事乃国之根本,你们这保民家园,我现在也略懂一二,我试解之,你们看对不对。”
几人谦让一番。
他道:“依我看,这保民家园,比筑路更耗费人力,可以吸纳海量的流民以工代赈,好处也是极